第15段(1 / 3)

賀小燕就怯懦瑟縮,拚命幹活想要證明自己,還不敢隨意說話,生怕被注意到會得到大人的不悅目光。

現在,她能正常拉著水銀的手,和她說一些話。

“媽媽,好香。”

她們剛好路過一家花店,賀小燕說的是那家店外麵擺放的一捆百合花。

難得看她主動說起什麼,水銀看了她一眼,上前買了兩朵百合花。

對於這個孩子,水銀雖然沒有什麼所謂的“母愛”,但既然在她身邊,她也願意稍微對這孩子好一些。

收到了兩朵百合花,賀小燕抱著香香的花,一路上都是雀躍的,抱著花回去後也不願意放下,最後還是楊奶奶讓她把花插在花瓶裏,放到樓上的房間裏去了。

“小燕喜歡百合?奶奶給你種兩棵。”

楊奶奶說到做到,很快弄了兩棵百合種球回來,讓賀小燕幫著她一起種下了。

“其實現在不是種百合的好季節,但是咱們好好照料,她總是能開花的。就像人,雖然生在不太平的時代,但照料好了,總有芬芳的那一日。”

賀小燕懵懵懂懂。

水銀在家裏的時候會教賀小燕寫字算數,還有鋼琴,鋼琴是賀小燕自己主動要求學的。她第一次提出要求,羞愧地腦袋都低到胸口去了,聲音特別小。

孩童的自卑往往會伴隨一生,水銀讓她坐在身邊,教她彈鋼琴。最開始,她連琴鍵都不敢大聲按,水銀隻能按著她的手指帶著她。

“要是世道再太平點就好了,送孩子去上學,多學點知識,人也會活潑點。”楊奶奶看著那邊認真按琴鍵的賀小燕,和水銀感歎。

水銀最近在和她學縫紉,縫著一件勾破了小口子的裙子,聞言說:“這邊的學校,都是收的十幾歲的年輕人,幾歲的孩子是不收的。”

楊奶奶抖抖手上的報紙,扶著眼鏡細看,嘴裏抱怨:“你看看這些老夫子,天天在報紙上吵來吵去,說什麼現在開辦的那些大學不像話,讓女孩子入學,剪了頭發,穿著露小腿的裙子,和男人混在一處不成體統。體統是什麼?不就是規矩嗎,可規矩這東西是死的,要一直變的。”

“不管男女,多讀書才是好,道理都在書上寫著呢,人多看書,看那些不同的言論和想法,腦子就會清醒,他們不讓女子看書,無非就是怕人聰明了自主了就不好騙罷了。時代在往前,這些老古板,大清都亡了多少年了還在搞那老一套。”

老人家說著不住搖頭:“當初我和先生送女兒去國外上學,回國後她們卻要被人罵,我那時真是生氣。現在的局勢和那時候相比又好了很多,有不少開明的新派人士願意送子女都去讀書,萬望這些女孩子珍惜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以後才會有更多女孩子能求學。”

“唉,你看。”楊奶奶把報紙遞過來指給水銀看上麵的言論,“這個先生是個愛國人士,對於其他的事都有見地,在報紙上發表過不少激勵國人的言論,可偏偏在女性的事情上如此狹隘。我真希望以後再沒有這些誅心的言論了,我們女子被束縛太久,不該一直困於家庭後宅不得自由。”

水銀撫平那一條縫合線,看一眼這位為現狀悲憤憂慮的老人家,笑了一下,“會的,等到以後,女孩子也能和男孩子一樣上學去學知識,不會再有人在報紙上大罵這樣不成體統。”

第15章 後媽五

水銀坐在落地窗的鋼琴前演示,小男孩就站在一邊仔細聽著看著,水銀講述完了需要注意的幾個點,起身退後,和學生換了個位置,讓他再試彈一遍。

她這個學生姓衛,叫做衛錦桓,水銀差不多教了他一年,相處得還算不錯。這孩子雖然在鋼琴的學習上沒有特別聰穎,但勝在學習認真,水銀連帶著教他的英文,他學的比鋼琴快多了,兩人從半年前就開始經常用英文對話,水銀不單單是教他,自己也在借機會熟悉現在的英語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