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平路和爬坡比起來是那樣的無趣,在坡道上,李加林可以隨性的飛馳,搖車,單飛衝出大集團,自己去占領山嶽的頂峰,可是平路不同,看似簡單的道路更多考驗的是你的體力耐力以及配合能力以及能量水源的計算能力,因為是平路,地球重力不會偏愛有優勢的選手,使得每一個選手之間的差距變小,使超越變得更加容易而非戲劇性。
李加林並不擅長平路,準確的說,他是打心底不喜歡一望無際的平路的這種的模式,沒有肺泡和血液的爆發,沒有力量與踏頻的碰撞,沒有轉個彎就能甩掉對手那麼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李加林不喜歡,可是,這可正是陳淑嫻所最擅長的方麵。
通過精密的計算時間,速度,以及剩下的資源,就能求出目前能保持的平均速度,這種賽事僅僅是這一個公式那麼簡單,卻又不僅僅這麼簡單,方方麵麵的可能性都要考慮到,加一秒減一秒的時間差也都要準備好,就連喝水減慢的速度,順風增快的速度,也都包括其中,這不是課本所教給陳淑嫻的東西,是她看在眼中的積累和記在心中的磨練,那些曾經曆史中各種經典的突圍或是計時賽案例,都已經深深的印在了她的腦海之中,滲透在她的賽事的每一個方方麵麵。
路程還在增加,碼表上的數字還在一格一格的向上增加,各項數據赫然顯示在屏幕上,記錄著陳淑嫻現在的狀況,左右著她下一步的打算,對於她來說,在平路的賽事中,任何沒有理智的超車和突圍是蒼白以及無力的,唯有數據,早已把賽段分成很多不同分段的數據,才是製勝的關鍵,有了數據,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最長的距離,用最合理最科學的方法去贏得這場比賽,這不僅僅是克裏斯弗洛姆一直遵循的信條,更是他獲得成功的契機,所謂現代自行車的賽事運動,難道不是科技和人體的結合的結果嗎?在一個龐大的數據計算中,得出一個情乎合理的結果,然後加以實踐,這就是最簡單的獲得成功的方法。
她全神貫注的看著自己的碼表,看著自己的每一項數據,功率,踏頻,心率,勻速,時不時瞟一眼前方的道路,她低著頭,似乎像是在思考的樣子,卻又比那更加認真,嘴不時的微微張著,默念計算著什麼,時不時撩一下頭發,以免長發阻擋自己的視線,李加林從未看過如此認真的陳淑嫻,平時的那種散漫的狀態一到賽場上就完全的煙消雲散了,隻有那種專心致誌的表情,整個人沉浸在其中。
看不清輻條的轉動,隻能聽的清碳刀在切割空氣的呼呼聲音。李加林和陳淑嫻在第一集團尾端,一直努力的騎著。比起剛剛,太陽的威力有所減弱。可是,他們的體力和體內的水分還是無時無刻的減少和蒸發,李加林咬咬牙,從後麵的兜裏拿出一支能量膠,遞給陳淑嫻,這似乎能讓疲憊變得有所緩解。她撕開包裝,一股帶有李加林體溫的液體從口腔流入,還帶著絲絲的甜味,流過咽喉,帶來無比的能量感。
裏程已經過了200,按照官方的說法,還有最後的一百公裏就能結束今天的賽事,此時此刻太湖的美景才得以展現出來,白鷺略過湖麵,照應著岸邊的青萍,遠遠望去水的界限與天空相接,一片淡然清純的藍色,旁邊白底黑麵的高架橋,有序的矗立在湖的一旁,在橋上,選手們一刻不停的踩著踏板。
“你打算最後幾公裏單飛?”李加林這麼問道,看著陳淑嫻的表情,似乎是那麼的胸有成竹。
“不,我們說好的騎遊。”陳淑嫻故裝鎮靜,這樣和李加林說道。其實早已做好自己的打算。“按照路書說,前麵應該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緩坡,我們爭取在這個坡占好有利位置,在之後的比賽中我們會有更大的優勢。”
李加林似乎懂得了些什麼陳淑嫻莞爾一笑,並不多說什麼,繼續看著自己跳動著數字的碼表。繼續看著,自己前進的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