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餃子鍋味道寡淡,雲裳和雨霏吃了點泡菜,覺得有些口渴,飯店裏本地人喝水一年四季都是冷水,飯店為了適應中國遊客的習慣還特意增加了飲水機提供熱水,出去的時候雲裳接了一杯放到了車裏,在路邊的一家小店裏看有賣濟州島特色的那種矮墩墩的塑料瓶裝香蕉牛奶,兩人好奇買了兩瓶,打開嚐了嚐,香蕉的味道很濃鬱,而且並不太甜,意外的好喝。
吃完飯休息了一會兒,兩人趕往下一個去處,鳥島跨海大橋,這也是網友們推薦的景點,來了之後看了下才知道,這個橋並不長,大約有一兩百米?說是跨海,也遠不是在大海中間,隻是連接岸邊和不遠處一個小小的島的一個橋而已,橋下甚至都沒有海水,兩人從橋上走了一圈,海風特別大,吹得人東倒西歪,也沒有太多可看的景點,對麵的鳥島上滿是鬱鬱叢叢的樹木,確實偶爾地聽見一些不知名的鳥叫聲,但樹木太過茂密,無法近距離看到鳥,兩人轉了一圈就離開了。
下一站,自然民俗博物館。這裏是對濟州島的形成、發展、民俗、物種等綜合曆史的一個整體展現,兩邊的展示框裏放了很多濟州島周邊海域盛產的海產品,各種魚類、貝類等的標本,還有一些動植物標本。
比較有意思的是島上原住民風格的部分,原來濟州島的舊時是一個極度男尊女卑的地方,這裏實行一夫多妻製,男子不做工、不養家,女子負責下海捕撈海產品貼補家用,幫男人生孩子養家、做家務,男子隻負責傳宗接代,女人在這裏沒有一點地位,如果生不出兒子生活更慘,據說一直到了70年代末韓國才出台法律廢除了這裏的一妻多妻製,也真是亮瞎了雨霏和雲裳的眼,怪不得傳聞說這裏的女性多數選擇嫁到島外、國外的,這麼下去,女人早晚都跑光。
這裏的民俗都是用的場景式雕塑,很形象,從頭到尾全部走一圈也基本了解了濟州島的整個曆史,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看完這裏,兩人去了韓服體驗館,穿上色采豔麗的高腰長裙和小夾衫拍照玩了一會兒,接著去了泡菜體驗學校,有老師親手教怎麼製作泡菜,本來雲裳對這個項目很感興趣,以為會像電視裏演的那樣,一個大大的露天院子裏,一排排擺滿了巨大的泡菜壇子,然後跟著老師用一大盆一大盆的大白菜和一大桶一大桶的辣椒粉去做泡菜……
結果到了才知道,這是一個隻能容納十幾個人的小教室而已,也沒有什麼泡菜壇子,一切都為遊客準備好了,隻有一排排桌上放的兩片白菜葉子和一小攤辣椒醬,遊客接老師說的把辣椒醬抹到白菜葉子上一圈就完成了,整個過程不過幾分種,雲裳大感失望。
做完泡菜以後是下午四點多了,雨霏打算帶雲裳去體驗一下韓國特有的汗蒸,兩人開車來到一家汗蒸館,買了門票領了衣服之後先衝了個澡,之後換上汗蒸館的短褲短袖汗蒸服進了汗蒸區。
據說韓式汗蒸曆史很悠久,是將黃泥和各種石頭加溫形成溫度較高的封閉式空間,人們可以在高溫室內或坐或躺,有驅風袪寒、暖體活血、溫膚靚顏、出汗排毒的功效,這家汗蒸館一共有四個不同溫度的房間,一開始雲裳也沒注意,直接拉著雨霏進一個鋪滿白色小石頭的房間,結果剛一進門便被地上滾燙的石頭燙得跳起腳來,有幾名在房間裏正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