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漁村(1 / 2)

“阿蓮!快吃飯了,莫在海邊等囉。”

“哎!”

在海邊一塊礁石上佇立的小小女孩兒回過頭應了一聲,腳步卻不曾挪動,遠處呼喊的婦女也不管她,徑直回了家門。

這是華國靠海的一個小漁村,當然在旅遊業的推動下,這個靠海為生的小漁村已經不再落後。家家戶戶的漁船都刷上了漂亮的白漆,換了結實的漁網,家裏的房子也大多翻修過好幾次。

雖然比不上大都市高樓大廈的繁華,但是靠海而生的漁民們對於美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解。彩色的民宿房屋,青石板路,遠處的沙灘礁石以及在旅遊淡季來來去去的漁船......

互聯網的曝光逐漸把這個小漁村變成了華國引人矚目的旅遊勝地之一。

但是在如今的旅遊淡季,漁村的遊客不多,對於阿蓮這樣的原住民來說,生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今天,出海的父親依舊沒有回來。

眼看著要到飯點了,阿蓮手腳麻利地跳下礁石,沿路撿了幾個完整好看的貝殼,一路上蹦蹦跳跳地回家去了。

手上的貝殼可以穿起來,做個貝殼風鈴,那些來旅遊的遊客很喜歡這樣的紀念品,旺季的時候,阿蓮可以靠這個賺不少零花錢。

“阿姆,我回來啦。”

“快去洗手,弟弟都餓了。”剛剛在漁村口呼喊的婦女端著一盆紅燒海魚走出來,用著當地的口音招呼自己的大女兒。

“知道啦。”阿蓮放下貝殼,出門洗手,路過飯廳的時候,還逗弄了一會兒才一歲過的小弟弟。

對於大多數華國的家庭來說,並沒有什麼食不語,寢不言的規矩,相反,飯桌是他們交流感情一個重要的地點。

阿蓮有點神思不屬的扒拉著飯碗裏的米飯,說道:“阿姆,阿爸已經出海五天囉,再不回來,船上的水就不夠了。”

婦女夾了塊魚仔細把魚刺挑幹淨,聞言用筷子敲了下阿蓮的腦袋。

“莫瞎說,儂阿爸厲害得很。”

“我又沒有說啥子。”

婦女這一敲分量不輕,阿蓮揉了揉自己的額頭,發狠似的快速把碗裏的飯扒幹淨,把碗往桌子上一放,就又跑出去了。

婦女正在給小兒子喂軟爛的魚肉,見此頭也不抬,隻大聲囑咐了一句。

“儂在海邊看著點!”

“知道啦!”

......

像這樣的一幕,在這個漁村中隨處可見,人們的生活節奏緩慢又平和,時間卻過得飛快。

阿蓮這個年紀的女孩兒即便上學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年中因為各種原因放假的時間比上課的時間還要多。

不過這也是幾年前的事情了,現在,漁村中有一所不大的小學,教書的先生是從外地來地,姓文,兩年前定居在這裏。

新的老師比原來的老師要討這些調皮學生的喜歡,因為文老師總是穿得很幹淨,從頭到腳都打理的整整齊齊的。身上有著很好聞的味道,沒有魚腥味,說話也是很標準好聽的普通話。

不像原來的老師,和他們一樣說著漁村的地方話,平時倒還好,一到語文課就是全校學生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