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滄海難為水(2 / 3)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秋。

泉州清源山腳下一座小村落,晨霧彌漫著山林,飄過一排排草房的屋頂。

山村的早晨格外寂靜,清清的小溪旁,水牛低頭啃著點滿露珠的青草,時而發出一聲低哞。

少年左手揮動牛鞭,拍打著翠綠的灌木叢,右手握著本書卷,十分專注地低著頭輕聲朗讀。

突然,遠處傳來陣陣馬蹄聲,少年趕忙將書卷揣入懷中,神色緊張地躲進山坳,趴在叢林裏往外仔細觀瞧,他本以為是殘餘倭寇來犯,想跑回村莊去報信,卻發現來者是群官兵,這才放心地走出叢林。

這彪人馬來到他的近前,就聽為首的哨官高聲問道:“請問這個後生,有個叫許儀後的郎中,是否住在附近?”

少年聞言打個哆嗦,懷裏的書卷掉在了地上,他神色慌張地搖搖頭,低聲答道:“沒聽說。”

“事關重大,我們把浙贛等地都尋遍了,最近才聽說,他在泉州一帶行醫,你這後生可不要騙我,如果耽誤朝廷的大事,是要滿門抄斬的!”

這席話令少年大驚失色,縱有天大的能耐,他也不敢與官兵對抗,趕忙指向遠方的山巒。

“回稟官爺,聽說有個郎中住在少林寺附近,但不知是不是姓許?”

“後生,不要對我們說謊!”

“我又何必騙你們?”

“弟兄們,走,務必盡快找到許郎中,年關之前,若不能送他進京,閣老大人可要動怒了,我們這個年都過不好。”

於是,官兵急忙調轉馬頭,快馬加鞭朝南少林寺方向而去。

少年急忙撿起掉在地上的書卷,撇下吃草的水牛,驚慌失措地往村子跑去。他尋思著,剛回國那會兒,曾有不懷好意之人,舉報過父親替海盜治病,導致父子二人不敢回鄉。此刻,莫非父親又被當成海盜餘黨,招致官兵前來抓捕?他越想越怕,頓時腳下生風……

在村口祠堂外,有位鶴發童顏的私塾先生,正和一位老者聊得正歡……

“許郎中,你家靈兒把四書五經背誦如流,他的文章也深得大家的好評,十裏八村的孩子,哪個能比得上他?如今他已開始研讀《春秋左氏傳》、《東萊博議》,依老朽看來,明年春天就讓他參加童子試,興許就能考中秀才,將來再好好上進,可謂前程似錦……”

許儀後聽罷,對私塾先生躬身施禮,微笑著答道:“承蒙老先生誇獎,這都是先生教導有方!”

“還是你懸壺濟世積下的德。”

正在他們彼此謙恭之際,隻見這少年慌慌忙忙地跑過來,上前先給先生見過禮,這位私塾先生微微一笑,便準備帶他進祠堂念書。

這少年卻緊緊抓住他父親,盡可能平靜地講道:“爹爹,我今天有些不舒服。”

許儀後把臉一沉,甩開少年的手,露出滿臉的慍怒。

“靈兒,我看你又要偷奸耍滑,到現在還能改不掉蠻夷的習俗,如果不好好讀聖賢書,將來怎配做華夏子孫?”

此刻,許靈兒堅信官兵是來抓他父親的,哪還再有心思念書?但現在也不便解釋,故作一副痛苦狀,神情黯然地講道:“先生,我今天真的很難受,就讓我歇半天吧。”

“許郎中,這孩子平時都不會偷懶,看他今天確實沒什麼精氣神,就讓他歇歇吧。”

既然先生也替兒子求情,許儀後也不再勉強,就在這說話之間,他發現兒子已跑沒影了。

許靈兒一進家門,就像發瘋一樣,開始收拾東西;不一會兒,許儀後回來了,見此情形,他非常生氣,急忙喝令兒子跪在堂前。

放下手中的包裹,許靈兒燃起三炷香,恭恭敬敬插進香爐,對著列祖列宗和孔夫子的牌位拜了拜,然後跪下來,繼續央求父親趕快離開此地。

這時,許儀後才意識到嚴重性,試探著問道:“靈兒,你是不是在村外遇見倭寇了?”

許靈兒不想撒謊,也怕道出實情把他爹爹嚇著,隻好眼巴巴望著父親,眼淚默默往下流……

忽然發現父親把戒尺高高舉起,許靈兒實在忍不住了,頗顯委屈地喊道:“爹爹,我們必須趕快走!”

許儀後懷疑有倭寇來襲,便輕輕搖了搖頭,丟下戒尺就要出門,卻被許靈兒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