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段(1 / 2)

險。”

“草民鬥膽。”鳳笙清了清嗓子,他覺得自己應該說些什麼,“大約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哦,這倒奇了。”修皇抬頭看了他一眼,警告道,“不過話可不能亂說。”

“草民不敢欺瞞陛下,草民曾經讀過一本地質類的書籍,剛才那位大人提到的現象隻怕是地動的預兆。”

“這話怎麼說?”

“地動快要到到來之際,水位會發生異常,井水冒泡,味道酸化,動物對地洞較為敏[gǎn],它能比人類提前知道一些災害事件的發生,處於安全,會離開自己的老巢,尋找新的家園……”鳳笙把自己現實社會知道的知識,有多少是多少說了出來。他為人熱心,但也不是聖母瑪利亞,他隻是覺得自己把知道的東西告訴決策者就盡了自己任務,至於決策者怎麼辦就不是他管得著的事了。

司空玹和皇帝沉思片刻,皇上最終點點頭,凜厲的目光將鳳笙從頭到腳仔仔細細打量了一遍,鳳笙說的很有藝術,回避了古人不懂的化學問題,眾人聽的頭頭是道,柳三小姐更是沉迷在在鳳笙的博學強識中。

“希望你說的是對的。”皇帝隨後擬製,吩咐下屬疏散當地居民,防止意外發生,“否則小心你頭上的腦袋。”話完,突如其來的一陣抽痛讓他捂住了頭,司空玹衝到門口大喊道:“快傳禦醫,皇兄的老毛病又犯了”

鳳笙在現世是個藥劑師,剛準備上去看看,但又想想做人要低調,宮裏禦醫本事肯定不差,便退後幾步。

“你們先下去吧。”皇帝疲倦了,揮了揮手,司空玹把他扶到椅子上坐下,待太醫說沒事後,就帶著鳳笙一行人離開了皇宮。

“爹爹,我說的沒錯吧。”後花園裏一個小男孩牽著父親的手問,鳳笙猛然一看,那個父親就是剛才的文官,隻見他一臉緊張,捂住小孩的嘴,道:“這個可不能瞎說。”

“什麼不能瞎說?”不怕事的柳泠兒雙手插腰問,模樣十分凶狠。文官看了看她身後的司空玹,小王爺對他點了點頭,示意讓小孩子繼續說下去。

一聽有大人物撐腰,小男孩放開了話匣子說,“我告訴爸爸是地動前兆,不要聽道士亂說,但是他們都不相信我。”

鳳笙的腦袋瓜轉了轉,見小男孩這麼聰明,不由起了逗弄的意思,“小弟弟,你叫什麼名字?”他蹲下了身子,微笑的問。

“我叫張衡。”

鳳笙嘴角抽搐,撲哧笑了出來。張衡,東漢時期的偉大科學家,otz,居然被讓他在不知名的大陸碰到了,不過也沒什麼稀奇的了,他連小紅帽這種童話裏麵的人物都見過了。

作者有話要說:蟲子修改完畢,留爪

第六章

第六章:

出了皇宮後,司空玹征得鳳笙的同意,把他們帶回王府,鳳笙是柳府的下人,雖然柳家三個小姐並沒真把他當護院,但現在因為他得到了司空玹的賞識,在四人中,隱約成了決策者。

為了迎接小王爺的貴客,廚娘特地作了些拿手好菜。溜雞脯、荷包裏脊,小糖窩頭、豌豆黃、芸豆黃,嚴格選料,製作精細,形色美觀,使人看了食欲旺盛,柳家雖為洛水城首富,也吃不到這樣鮮美的山珍海味。

食物清、鮮、酥、嫩,十分可口,分量四人吃正好,鳳笙不由的敬佩小王爺,居高位而不奢。後來才知道,這是司空玹為了討他歡喜,回來後特地吩咐下人這麼做的。

是夜,就在眾人熟睡的的時候,我們的小王爺還在床上輾轉反側,他覺得這兩天自己過於不正常,因為鳳笙,很多事情違背了自己的原則,他不喜歡這樣,卻又控製不住。

在王府裏天天閑著和在柳府裏天天閑著不是一碼事,在柳府好歹他救過柳三小姐,平日做一些小活,拿點月錢也不會過於臉紅。但在王府裏,他白吃白喝人家的,一點力都不出,有點不好意思,幾次想要告辭,都被司空玹找各種理由打發回去了。

幾天下來,司空玹小王爺對他興趣絲毫不減,天天找些精致的古董玩物給他把玩,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他總覺得司空玹在刻意的討好自己。隻是他一個尋常百姓,有什麼能被王爺看中。

柳漓兒最近迷上了廚娘的手藝,嚷著要和她學習,想要為鳳笙做點小點心,廚娘也挺喜歡這個姑娘的,長的乖巧,做事知分寸,連祖傳的調料秘方都抄給她了。王府書多,柳兒小姐最近迷上了曆史傳記,把書搬進房間,天天窩在床上看,柳大小姐自小討厭女工,琴棋書畫樣樣通,但又樣樣不精,成天坐著女俠夢,無數次的被柳老爺子喝止,目前正跟著王府裏的武士學武。第一天鳳笙是和她一起去的,但武師說鳳笙的跟骨不好,不能學武,起初司空玹不信,他教了幾招鳳笙簡單的拳腳功夫,發現原本有氣勢的招式,到鳳笙手裏就成了貴妃醉酒軟趴趴。其實,鳳笙想說的是,三個小姐似乎把王府當自己家了,在鳳笙麵前從來沒提出想要離開的話,可把他鬱悶到了。

一日,司空玹拿來了一幅畫,說是他們的前輩作的,畫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橋和橋頭大街的街麵組成。粗粗一看,人頭攢動,雜亂無章;細細一瞧,卻發現這些人從事不同行業。大橋西側有一些攤販和許多遊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許多遊客憑著橋側的欄杆,或指指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大橋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輪車的……大橋南麵和大街相連。街道兩邊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街道向東西兩邊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較寧靜的郊區,可是街上還是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河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