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段(3 / 3)

原主韓君越來自滬市,家裏還有父母,以及兄嫂以及兩歲的侄女。

他下鄉的時候侄女還在她媽媽的肚子裏。

來青山屯兩年多,他算是知道了農村有多苦,有多難。﹌思﹌兔﹌網﹌

為了讓自己生活的更好,他接受了蔡支書的閨女蔡紅梅的示好(追求),傻姑娘蔡紅梅把一顆芳心都撲在原主韓君越身上。

眼裏心裏隻有他,不管得到什麼好東西,都會樂顛顛的送給原主。

為了讓自己少受點苦,他期期艾艾的暗示蔡紅梅,主動提結婚的事情。

五月他給滬市的父母寫信告知他打算結婚的消息,沒有等到父母的祝福,等來的是一頓批。

父母在信裏強烈表達他們的不同意,不希望兒子在東北找個村妞,至少得找個一樣下鄉到附近的滬市姑娘。

一來二往來來去去幾封信,雙方誰也不妥協,八月份,原主再也沒有收到過滬市的任何信件。

前世也是這樣,原主韓君越與蔡紅梅一樣也是今天結婚。婚後的原主簡直了,全靠妻子養著他和孩子。

父子(女)三,都啃蔡紅梅這個老實的女人。在青山屯他是出了名的,說起他社員,知青都搖頭歎息。

倒也沒有太多的狗血,男主是他同批到青山屯的知青何暉,京城人,人家在恢複高考的第一年就考上京大,學的還是經濟,正好趕上了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

學以致用,財富,聲望,家庭,一生幸福美滿。而原主,隻是知青們聚會閑聊時讓人搖頭歎息的話題。

原主一生過的窩囊,但唯一讓君越豎大拇指的就是,他在一九七八年回城時,沒有喪良心,帶走了蔡紅梅母子(女)三。

回到城裏的他,麵對冷漠的家人,他雖諸多埋怨,但沒有想過因為生活工作艱難,就放棄農村的黃臉婆妻子。

一家四口租住在一間狹窄的亭子間,度過了最艱難的五年,等來了單位分房。

第59章 七零軟飯男(01)

知青們回城以後, 各自有了不同的生活軌跡。但大家都過的比他好, 比他精彩。

好多次青山屯知青在京城的聚會, 都沒有人想要通知他。

大概是他給所有人留下的影響太懶的緣故吧。

這一世,他的出場好像就是為了襯托男主的勤勞聰明, 以及那卓越的成就。

他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蔫吧綠葉。

與男主沒有仇怨, 離開後也再也沒有交集,後麵出現也就是男主和青山屯的其餘知青聚會時,偶爾被人提起在歎息一番。他就是那群知青茶餘飯後歎息的對象或者教育後輩的反麵教材。

他們通常第一句話是:和我同批的一位知青,人不壞, 就是人太懶, 好吃懶做,日子過的一塌糊塗,嫁給他的女人受老罪了……

可這些人卻沒有發現原主身上的不錯的品質。他雖然懶做(談不上好吃),但他有良心,返城的時候他主動帶著妻兒一起返城 ,也有不少的人勸過他, 和東北鄉下的妻子離婚, 一個人回城,回城以後再找一個同樣回城有工作的女知青, 日子不會過的很差。

滬市冷漠的父母還有兄嫂一樣也苦口婆心的勸過他,可他不同意。

一個人先回城,辦好一切手續以後, 租房, 上班, 省吃儉用存了一點錢,第一時間就讓妻子帶著孩子們來滬市。

一個人在滬市的幾個月,他半個月一封信,從不間斷,一直寫信給在青山屯的妻兒,報告好消息。

這個月又存了多少錢,這個月發了多少工資,自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