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段(1 / 3)

青椒大蔥炒豆豉,兩大缽西紅柿雞蛋湯,兩盆青菜。

“想吃的自己盛,碗和筷子都在凳子上。”

他拿了多的碗和筷子,擺放在一張寬凳上。

說完,自己盛了一碗西紅柿蛋花湯,拿了一個青椒肉絲餡包子。呼呼的吃起來,一口包子一口青菜,吃幾口再喝一些湯,香味飄散四周。

周圍不少吞咽聲:真香。

童菲是個女孩,但也是個小吃貨,忍不住的主動去寬凳拿了碗筷,“夏大叔,都是您做的呀?”

“嗯,覺得味道怎麼樣?”君越希望他們都吃,在早餐的包子,湯,菜中都放了回春丹,以及一些增強人體體質的丹藥。

“嗯,好吃,別我吃過的最好吃的包子都要好吃,要是在我們學校門口開一家包子店,絕對要賣爆。”

有了童菲帶動,很快的都自覺的拿碗筷吃起來。兩笸籮的包子,快速從包子山變成空的竹笸籮。

這情形,是君越願意看到的,“吃好了沒有,沒有吃好,廚房灶上還蒸的有,湯也有。”

“吃好了,蒸的包子我們能帶上嗎?”彭教授也看出來了,眼前的農民老弟是個熱情大方直爽的人。直接問,也不試探。

“能,都帶上,做咱們的午飯晚飯。”幾位年輕人幫忙收拾桌子碗筷。

走之前,收拾好家裏。背上背簍,然後一個大包,一隻手拿著□□,一隻手拿著打蛇棍。

“幾位教授,跟在我後麵,小姑娘跟在教授身邊。小夥子們斷後,都警醒點,知道不?”

“知道,夏大叔,我們會警醒的。不會誤事。”

走之前,君越拿了不少的蠟燭,他可不是下墓時測吉凶用的。是怕手電筒,照明設備不見時,備用的。還拿了兩大捧香。

這就有點奇怪,幾位教授看著,沒問,一直憋在心裏,很是好奇。

早上八點半出發,君越拿著彭教授他們給的地圖(盜墓賊畫的),仔細研究了一會兒,就知道從村裏到墓葬怎麼走。

即使不知道怎麼走,也知道從山腳怎麼走,能走到盜墓賊著的那條道上,切到一個點,再走,肯定能找到。

“夏大哥,知道怎麼走了吧?”

“知道,看地圖就知道大概是哪兒。不過我得再問一句,你們確定要去嗎?那裏麵可是危險區域,也許有些超乎人們想象的事情。我一個大老粗不懂你們說的什麼科學,隻知道山裏奇怪的事情多,還危險。”

再一次告誡,再一次問詢。

“去,一定要去。裏麵的墓葬再不好好清理,好好保護,會糟蹋不少文物。”邱教授想到那群盜墓賊帶出去的文物,還有一些奇怪的東西,他就心痛到無法呼吸。

好好的一個墓葬,盜的七零八落,裏麵的文物不知道被毀了多少。想到那些珍貴的文物沒有得到好的保存,最好的保護,他就氣得肝疼。

一邊說還一邊跺腳,氣啊,急啊。他就是個考古迷,是個老學究。做了半輩子的文物研究,早就把保護文物四個字融入到骨血中。

“既然要去,進山以後,特別是真正的進入玉龍山的內圍以後,不許擅自離開隊伍。方便時,也得有人陪伴,菲菲你去方便也得找兩位小夥子幫忙放哨。知道不?”

“知道,我不會擅自離開隊伍。”童菲不是第一次跟著老師到野外考古,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讓他們陪伴放哨也不是讓他們看著。

“嗯,明白事就好。從現在開始,這個隊伍隻許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我的聲音,我說怎麼走就怎麼走,我說要幹嘛就幹嘛。

幾位教授也不許反駁,你們都是斯文人,也有野外的經驗。可你們的野外經驗再豐富,也不會比我豐富,也不會比我更了解玉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