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段(1 / 2)

都將軍隊部署在紅夷大炮最遠射程以外,顯然都是在等著對方首先進攻,然後針對性地進行反擊。這種戰法是古代軍隊慣用的。

楊秋池不想等,他的戰法是現代加古代,現代為主,古代為輔,所以決定先發製人。他拿起瞭望台裏的一支指揮三角旗揮動,下麵的傳令兵立即發出指令,指揮部的十多麵戰鼓擂響,震天動地,發出指令,——騎兵出擊!

楊秋池的騎兵一共有一千六百人,全部裝備的是五發手動上膛的老套筒步槍。最遠射程兩千米,有效射程六百米。

騎兵分兩隊橫列平行向前推進,進入三千米紅夷大炮射程後,敵軍開炮了,一輪齊射,硝煙四起,發射的是開花彈和實心彈。敵軍的開花彈威力很小,隻能傷及貼近的目標,對於快速奔馳的戰馬而言,傷害幾乎可忽略不計,而楊秋池的騎兵成兩列一字形橫向推進,間距較大,這些騎兵又都騎術精湛,對於遠遠射來的實心彈,能縱馬躲閃,所以,敵軍這一輪百餘發騎射,幾乎沒有造成楊秋池的衝鋒騎兵的什麼傷亡。

楊秋池的兩千老套筒騎兵衝入六百米射程後,武麒和都強下令停止,開始射擊。射擊的目標主要是紅夷大炮的炮手。一連串的槍響後,大炮旁邊的炮手們紛紛倒下。

六百米以內是老套筒有效射程,但對於艾能奇軍隊裝備的燧發槍和強弩弓箭而言,最遠射程也不過一百五十米,有效射程隻有五十米(有句話叫做“火銃打兔子,沒屌準”,就是笑話火銃射程差,沒準頭。)。

他們的紅夷大炮和弗朗機等火炮雖然能輕易打到這個距離,可為了達到最遠射程,以及最大限度消除炮火猛烈的後坐力,這些火炮都是四十五度仰角固定在堅固炮架上的,能上下調動的弧度很小,設計上就沒有放低炮口平射。

而騎兵已經衝入他們到射擊弧度死角內,打不到,所以,他們隻有挨打的份,卻沒辦法反擊。

敵軍不知道楊秋池的老套筒能打這麼遠,都驚呆了,待看見戰友們紛紛倒下死去,終於反映了過來,後麵的盾牌火銃兵舉著加了鋼板的沉重的盾牌從火炮間隙處衝上前,企圖擋住對方射來的子彈。

可是他們麵對的是無煙火藥發射的高速子彈,這麼近的距離能輕易射穿這時代製造的五毫米厚鋼板,而比這厚的鋼板做成的半人高盾牌,一個人是根本扛不動的,更別說舉著往前移動了。所以,隻能以舉得動為限的薄鋼板,可是,古代鋼鐵冶煉技術相對落後,薄鋼板硬度不夠,防護能力不足,仍然被輕易洞穿,擊斃後麵的敵軍。

雖然無數敵軍倒在騎兵老套筒槍口之下,可艾能奇的部隊並沒有亂,這種恐怖場景他們也已經聽說過,並很快發現了單麵盾牌不足以對抗敵軍子彈的問題,立即自發用兩麵盾牌疊加在一起。

於此同時,敵軍兩翼騎兵開始衝鋒,準備按照以往慣常戰術迂回包抄。不料,他們還是低估了老套筒射程遠且連發的威力,雖然裝彈量隻有五發,但重新裝填用彈夾裝好的五發子彈,最多隻需要十秒鍾!

結果就是,兩翼衝過來的騎兵成了上千支老套筒密集射擊的活靶子。馬嘶人叫,成堆地摔倒死去。鮮血染紅了已經開始發黃的青草。

艾能奇急忙下令騎兵停止進攻,指揮盾牌兵後麵的土坦克“轒車”出擊!

艾能奇改進版轒轀車真的稱得上是土坦克了,——四麵和上麵都是厚鋼板外加泥水棉絮,在正前方厚厚的鋼板處有一個圓孔,能發射一種特製大口徑火銃,類似於微縮型的火炮,最遠射程可以達到將近三百米。隻不過,由於口徑大,裝填彈藥更多,而且在狹小的土坦克裏更費勁,所以差不多五分鍾才能發射一槍。在四周鋼板另開設有幾個射擊孔,用於逼進射程後使用強弩和火銃射擊。

第122章 痛苦的混戰

數百輛土坦克咕嚕嚕往前緩慢移動,一排槍響,雖然打不到楊秋池的騎兵團,卻也挺嚇人的。而且,土坦克戰法似乎經過了訓練,成三隊橫列分散隊形,交錯前進。類似於火銃的三隊波次射擊。第一排土坦克射擊後,停下裝彈,後麵的繼續從間歇處推進射擊,然後停下裝彈,再後麵的繼續推進。

武麒和都強發現他們的老套筒打不穿這些土坦克的用澆了泥水的棉絮披在厚厚鋼板上組成的裝甲,有些驚詫,好在笨重的土坦克前進速度很慢,火銃射程有限,隻要慢慢往回撤,對他們騎兵團到構不成大的威脅。

楊秋池在望遠鏡裏看得真切,騎兵這一輪衝鋒,擊斃兩三千敵軍炮兵和騎兵,已經收到成效,騎兵的老套筒沒辦法對付土坦克,所以,楊秋池晃動指令三角旗,下麵傳令兵據此發出指令,鳴鑼收兵。

兩個團的老套筒騎兵聽到號令,迅速撤回己方陣地。

艾能奇看到了希望,指揮大軍跟隨土坦克慢慢往前推進。

推進到兩千米距離的時候,艾能奇的紅夷大炮再次發射,隻不過,先前他的炮兵被楊秋池的騎兵打死了一大半,古代火炮對炮手要求很高,涉及裝填彈藥多少,如何夯實彈藥,發射角度調整等,某種意義上甚至超過現代火炮炮手的要求,必須經過專門訓練,不是誰都能發射火炮的。所以,艾能奇的火炮隻有一小半能發射炮彈,威力大減,且有一部分是非炮手裝彈。把握不準藥量,結果炸膛,造成一些自己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