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段(1 / 2)

部將投降,這人倒也硬氣,見此情景,知道無法抵抗,便抹脖子自殺了。知府和其他將官打開城門,跪地投降。

楊秋池大軍兵不刃血奪得衡州府。又接受降兵兩萬,大軍增至十六萬人。同時得到了城裏地大量軍需糧草物質。

為了防止降兵嘩變,楊秋池對投降軍隊進行了打散整編,將降兵分散到各個師中,全軍重新組成了二十個師,兩個老套筒騎兵團。

桂王、惠王和吉王隨後來到衡州,桂王府邸已經被張獻忠大軍一把火燒了,不過,他還是很高興,畢竟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開始投資重新修建王府。

楊秋池從與艾能奇的兩場戰鬥中深深體會到,不能冒進,必須做好充足準備之後再進行決戰,這個準備主要就是彈藥,還有提高兵士作戰技能,效仿艾能奇的做法,以班為單位進行多兵種合成訓練。

楊秋池黔陽兩戰殲滅張獻忠將近十萬人,黑水河一戰,殲滅艾能奇十萬大軍,衡州一戰殲滅劉文秀八萬大軍。並擊斃張獻忠義子劉文秀。

共殲敵二十八萬!張獻忠主力部隊大部分損失殆盡,張獻忠帶著嫡係部隊十一萬固守長沙不敢出來。

這些捷報紙片一般飛到京城,連續的勝利,讓崇禎帝終於看見了自己王朝的希望,終於下決心將三位王爺的奏折提交內閣討論,這大廈將傾之時,隻要有一個能支撐大廈不倒地人就行了,誰還會在乎一個爵位承繼人是否符合規矩呢?

所以,這項動議很快得到內閣的一致同意。

十一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天寒地凍。楊秋池配製了一天的彈藥,吃完晚飯。正和柳若冰在衡州將軍府家中烤火說話,小郡主和郭雪蓮在一旁玩著九連環。

這時。護衛兼重機槍手劉勇急匆匆跑進來,抱拳稟報:“楊大人,京城司禮監李鳳祥李公公來了,帶了來聖旨,桂王等王爺和總兵大人已經迎出去了。讓你盡快準備接旨。”

楊秋池急忙進內堂更換官袍,在大堂擺好香案。

李鳳祥雖是個太監,身材卻很魁梧。四五十歲年紀。雙手捧著放在精雕小巧玲瓏木匣裏的聖旨,在桂王、惠王、吉王和總兵孔希貴陪同下。踱著方步進了大堂,當中一站。

桂王作了介紹。李鳳祥滿臉微笑,對楊秋池道:“楊大人。請尊夫人柳若冰和郡主朱鳳德出來一並接旨!”

楊秋池一愣,心裏知道肯定皇上已經批準了承繼楚王爵位,所以要一並冊封。

楊秋池急忙跑進內堂,讓柳若冰她們換衣服。換好之後,出來接旨。

李鳳祥尖著嗓音道:“楊秋池、柳若冰、朱鳳德跪下接旨!”

曆史上崇禎帝雖然是個亡國之君,不過勵精圖治,還是盡到了最大的努力想挽回大明敗局,可惜決策失誤,加上天災人禍,無力回天,最後自殺殉國,在大明皇帝裏還算得上優秀人才。所以,楊秋池對他還是有幾分敬佩的,當下跪倒磕頭。

柳若冰見夫君跪倒,便拉著朱鳳德跟著跪下。

李鳳祥抑揚頓挫,如吟誦聖人錦繡文章一般,搖頭晃腦念了三道聖旨,分別是對三人進行冊封的。

給楊秋池的聖旨先對他的戰功進行了一番褒獎,然後宣布恩準其以楚王儀賓身份承繼楚王爵位,封夫人柳若冰為王妃,妾室朱鳳德為側王妃。賜楊秋池嫡長子“朱”姓,庶子依舊姓楊。

前麵一串楊秋池已經預料到了,後麵這一點倒沒想到,看來崇禎帝還是很英明地,楊秋池是以楚王儀賓(女婿)身份承繼爵位,所以不用改姓,否則就和朱鳳德同姓了,而同姓不婚是規矩。但為了承繼楚王香火,賜楊秋池的嫡長子也就是楚王世子姓“朱”,將來繼承楊秋池地爵位,這樣,也就承繼了楚王香火了,而楊秋池其他子女可以依舊姓楊,這樣,也就不會斷了楊家的香火。

冊封完畢,楊秋池三人跪謝聖恩後,接過聖旨,供奉在香案上。

李鳳祥又拿出一道聖諭,是一道委任令,任命楚王楊秋池為“總督湖廣、江西、四川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宣威將軍。”簡單說就是三省總督兼巡撫,冊封“宣武將軍”號,責令其率部征剿張獻忠。

以上三省所有軍隊均聽從楊秋池調遣。

這個官職可類比現代地大軍區司令員,可比總兵孔希貴大多了,孔希貴隻有羨慕的份,連嫉妒之意都不敢絲毫表露出來。

聖旨同時任命李鳳祥為監軍。協助楊秋池剿匪。

宣讀聖旨完畢,桂王等王爺都上前道賀。楊秋池也謝過三位王爺舉薦之恩。

熱鬧事畢,桂王等走後,李鳳祥與楊秋池商量軍務。

由於李鳳祥是監軍,商量軍務中也就稱呼楊秋池的軍職,說道:

“楊將軍領軍在湖廣連戰連捷,聖上十分歡喜,但陝西戰局吃緊,李賊十月攻破潼關,督師孫傳庭殉國,李賊軍已經占領陝西全省。對京師虎視眈眈,而張獻忠殘部有西竄四川的跡象。所以,聖上希望楊將軍能迅即剿滅張賊,不讓他竄入四川密林,免得增加下一步剿匪難度,這之後。希望楊將軍能揮師北上勤王。”

楊秋池點頭表示自己也有此意,心想,一定要阻止張獻忠進軍四川,因為四川除成都平原外都是山高林密,自己現代化武器作戰效果將大打折扣,而且,張獻忠屠四川殺掉了千千萬萬人,最後清朝不得已移湖廣填四川。這個悲劇必須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