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可是數十萬百姓卻在盼著,等著,朕想問問諸位卿家,到底是所謂的評風重要,還是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重要?朕不是說了?所有募集上來的善銀全部用於賑災,賬目發放到所有州府,人人可以查得,若還是不夠空缺的朝廷就算砸鍋賣鐵也要補上,多出來的部分由戶部折合,刑部、大理寺、禦史台三方監督,退還到商賈的手裏。”
最終,南宮靜女力排眾議敲定了這件事,至於具體實施的辦法又中書省和戶部,禮部共同擬定。
恩科定在明年三月,分為兩場,學子一場,商賈後代一場,皇榜很快就會發放到各地,由各州府衙門代收,賬目送交京城銀子送往災區。
賑災款暫時不夠用的情況,大臣們也商議出了法子:朝廷先拿出白銀五十萬兩,糧食五萬擔。
糧食送到京畿地帶的旱區,撥給受災的州府由衙門開設施粥棚,而銀子送到南邊的洪區,南邊還有幾個糧食產地沒有收到波及,可以拿著銀子就近買糧,至於必要的材料也可以就近征用,待善款籌到再補上,工匠們的工錢可以用徭役或之後的人頭稅上抵消,雖然這麼做有些不地道,但眼下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南宮靜女眉頭舒展,壓在心上的大石總算鬆了一些,她問道:“這五十萬兩和五萬擔糧食,最長能堅持多久?”
戶部尚書:“啟奏陛下,算上路上的時間,大概能堅持兩三個月,之後……”
南宮靜女:“知道了,朕會盡快把剩下的銀子撥過去,另外……”
南宮靜女:“陳傳嗣。”
陳傳嗣:“奴才在。”
南宮靜女:“擬製,此次的賑災款有刑部,禦史台,戶部,派出官員隨性,行事監督之責。準備兩把尚方寶劍一起帶上,若發現中飽私囊者,三品以下官員可先斬後奏。”
陳傳嗣:“遵旨。”
邢經賦:“陛下,臣還有一個提議。”
南宮靜女:“講。”
邢經賦:“陛下應在聖旨上再加一條,若災區有奸商趁機哄抬米,麵、石料、木材的價格,也該嚴懲。”
南宮靜女點了點頭:“此言有理,這條也加上去吧。”
陳傳嗣:“是。”
……
兩天後,關於向全國商賈認捐賑災款的皇榜由數十位傳令官背著,日夜兼程地發往各地。
次日一早,五十萬兩白銀和五萬擔糧食的賑災款,也裝車出發。
解決了這件大事,南宮靜女滿懷欣喜來到了承朝宮,可卻被宮婢告知:“大宮早起出宮去了,說是要出去散散心。”
南宮靜女一想也好,她從來沒想過用後宮的規矩來約束齊顏,對方來自民間,總是困在這後宮裏也挺無趣的。
南宮靜女:“吩咐下去,今後大宮想要出宮任何人不得阻攔。”
陳傳嗣:“是。”
南宮靜女回到甘泉宮,命人請瓊華長公主入宮。
多半個時辰後,南宮素女來了,姐妹寒暄一番,沒等南宮靜女開口,南宮素女便說道:“陛下,大將軍王離開幽州已救,眼下朝局安穩,也該讓他回去了。”
南宮靜女:“我正要和大姐說這件事兒呢,不過走之前還有另外一件事想請大姐幫忙。”
南宮素女:“陛下盡管吩咐便是。”
南宮靜女:“玉蕭也七歲了,我想著既然女子都能登基為帝,公主也能上得禦書房,我準備尋一位大儒給玉蕭做師傅,但……大姐也知道玉蕭的性子,是半刻都不得閑的。所以我想請大姐在世家子弟中,為玉蕭物色幾位適齡的陪讀。”
南宮素女的臉上始終帶著淺淺的笑意,聽南宮靜女說完思索片刻,回道:“鎮國公的孫兒,左仆射陸伯言的長子和次子與玉蕭同齡,再有就是……我記得宗正寺府家的大公子公羊柏的長子也有七歲了,我與公羊柏的夫人曾是閨中密友,那孩子我還見過一麵,儒雅穩重。還有公羊柏的弟弟……公羊太尉家裏是不是也有個小兒子?今年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