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撒花,想說一些話 非正文,可跳過(1 / 1)

(說在前麵,不是正文,而是作者的一些牢騷話,不喜歡可以直接無視,放在正文幾天,過後移除到作品相關。有些渠道可能會顯示某某章節,還望讀者老爺們見諒.......)

第一卷結束了。哎,想到這裏我頭又大了,第二卷的大綱還沒有完全做出來.......

說實話,第一卷的人物和劇情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就算不滿意也要做到滿意啊,不然對不起我書桌前掉的那一堆頭發.......

還記得,疑惑新書開在那個分類時,看到了武俠“俠之世界—朝堂與江湖”主題征文,然後再讀了那一段洋洋灑灑的介紹詞。於是乎,看得心潮澎湃的我開了這本書.......

但一入武俠深似海,從此頭發是路人.......

說說這本書的最初創作動機,初寫這本書時,總想著帶入點遊戲文的味道,畢竟時代不一樣了,寫傳統武俠飯都吃不起.......

列大綱的時候,想著想著發現帶入太多遊戲的東西反而沒武俠那股正兒八經的味道。於是乎我又去讀了那一篇征文.......

嗯,就這樣決定了,從朝堂到江湖入手!

第一篇主要是個開篇,埋了很多坑。本來計劃是二十萬字,大綱寫完後,結果好像發現字數太多會水得一批。

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如何在朝堂與江湖之間捕捉到一個合適的契入點。

所以才有了白書客這個特殊的人物背景,以及明末那段特殊的曆史!每一個朝代末期是一個朝代最有意思的一段時期之一,那個特定背景下,江湖就不隻是江湖了,它還關乎家,國!

主角的背景很特殊,他不想參與政治,卻總是處於政治旋渦中央,但真實的曆史政治遠比寫出來的複雜的多,作者筆力真的不夠,也隻是在費勁地,用拙劣的手法去最大程度還原。

主角的背景就決定了他注定要在家,國,愛之間做出選擇!他不想參與鬥爭,鬥爭卻總是伴著他。如何讓鬥爭自動找上主角,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也是這一篇最難寫的一個點!

引出鬥爭的同時,又得引出江湖和朝廷,愛恨與情仇!所以才有了閻羅門,才有了孫竹卿,才有了魏忠賢,才有了慕二島主等等一係列人物.......

這卷其實有三個結尾。

一,小翠死掉,主角暴走,殺掉魏忠賢,然後遠走江湖,小翠這個人物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可我第一眼就把這個結尾給ps掉了,主要是怕毒得很。

二,小翠死了,以後能複活,後續內容同上。這個不是不可以,不過我覺得小翠死太早好像沒有啥藝術表現力,哎,讓她再活一卷吧。

三,不用我說了,看到這裏的讀者老爺已經看過了。

在人物塑造方麵,差強人意吧。

從孫竹卿來說起,我原本是想定她為女主來的,可我在把家國情懷和主角性格帶入進去的時候,我發現那根本是不可能是一件事情!

如果真的成了,那就成了一部曆史贅婿文了,而不是一部有意思的武俠文。

有的讀者討厭孫竹卿,其實不妨從另一個麵看一下這個人物。

她對白舒有情嗎?

答案是肯定有!

隻是她的這份情感很複雜,不隻是單純的,像小翠一樣隻考慮白舒一個人的感情。她的地位,她的身份就決定了她必須要在家國之間做出一個確切的選擇。她是矛盾的,是複雜的,也是最希望白舒加入孫家陣營的。

說孫竹卿聰明也不對,說她狡詐也太過頭。她隻是朝堂中權貴階級的一個代表,一個典型,一個一心為國的人,這樣看來,她也是可憐的。

從家國方麵看,她何嚐不是為了家國放棄自己的愛情,想一想,從大義方麵來說,她做的何嚐不是為了國呢?

第一卷我覺得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就是她,她以後也還會和大家見麵的,不過會不會成為女主就要看讀者老爺們噴不噴我了.......

其他人物沒什麼說的,因為在寫的故事裏,就已經足夠體現他們的形象了。

為什麼要說這些話,因為作者單純就是想把一些故事外的東西分享給讀者而已,雖然寫網文是為了票子......

我知道這本書或多或少有些缺陷,也知道有些讀者老爺們不喜歡本書,還望那些不喜歡本書的讀者老爺心裏吐痰口水就好了,作者的玻璃心禁不起你們的摧殘。

那些覺得本書還勉強看得過去的讀者老爺們,我就求個推薦票,寫書不易,謝謝各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