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0章 缺木四世命格(1 / 2)

言誌道士雖然一路上一直喋喋不休的問郝靜有沒有什麼麻煩事兒,能讓他這個給師兄施以援手的;起初郝靜還會強撐著笑臉敷衍幾句,到了後來,郝靜直接懶得搭理了,但言誌道士卻也詮釋了什麼叫做“鍥而不舍”……

就這樣,伴隨著言誌道士一路上窮追不舍的追問,郝靜四人終於來到了李真遠隱修的那座小山峰,言誌道士帶著郝靜等人一頭紮進茂密的樹林,嫻熟的穿梭在錯綜複雜的小道上。

在飛機上的時候,郝靜很多次想到自己和李真遠重逢的場麵,也臆想過很多種可能,但是真正到了和李真遠麵對麵的時候,她才發現自己之前的那些臆測,沒有一項是符合的。

當言誌帶著郝靜三人到了那間茅屋的時候,李真遠已經雙手負在身後立在門前等著他們了,就在郝靜忐忑到不知道怎麼開口的時候,李真遠卻先開了口:“你來啦。”

不錯,僅僅隻是一句“你來啦”,就好像郝靜來到這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般;李真遠這句看似瘋癲的話也將郝靜心間的忐忑和猶豫抹了個一幹二淨,雖然這是兩人的第二次見麵,但是和第一次卻迥然不同。

兩人第一次見麵的時候,李真遠還是一個在外遊曆的道士,論境界也就和如今的言誌道士差不太多,給郝靜的印象也隻是高傲以及睥睨眾生;如今這第二次見麵,就要和諧多了,郝靜自見到李真遠的第一刻起,就覺得這個人就好像不存在一般。

“師父,弟子郝靜有事相求!”郝靜按照言誌道士所教的辦法,對李真遠行了一禮。

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經雲:道者師傳;古往今來世間一切的得道者皆依靠自己師父的傳授而獲成就的來源,徒弟見到師父,自然也就要行大禮。

不過演變至今,師父和弟子之間的關係慢慢由徒弟單方麵的敬畏,變成了師徒之間相互的尊重,隻要在拜師的時候,才會行三拜九叩的大禮,平常的時候隻要躬身行禮就好。

坦白說郝靜並不算是李真遠的弟子,畢竟她不但沒有行三拜九叩的拜師大禮,李真遠也沒有傳授她一絲一毫的發法術神通,所以這師徒的名分名存實亡;這一切的緣由或許都要從言誌道士的那句“師妹”開始說起了,當然也並不是言誌道士一個人的錯,誰讓李真遠傳遞給言誌道士的信息中有這麼一句呢——吾有一徒,今日跋山涉水皈依吾門,汝下山帶她麵見為師!

因為從來沒有行過拜師大禮,再加上此次前來也是的確有事要求人家,所以郝靜從一開始便將自己的姿態放的特別低,不僅僅為了許默身體的恢複,也為了自己。

就在郝靜拜下去,叩了一首之後,隻見林間突兀的刮過一陣微風,郝靜還預再次叩拜的身體便被托了起來,“好了好了,為師已經很久沒有被人行如此大禮了,咱們師門也沒有那些繁瑣的規矩,拜師的三拜九叩大禮在我這裏隻有一拜一扣,進來吧。”

李真遠說完,便率先轉身走進茅屋,言誌道士朝呆立在原地的郝靜善意的笑了笑,道:“師妹你就別想了,咱們師父就是如此……如此‘與眾不同’,他老人家已經是快要飛升成仙的人物了,對世間這些繁瑣的規矩頗為不上心,師父追求的是‘道法自然,我心悠然’,在他老人家眼裏,那些俗事的規矩反倒會破壞了他自我悠然的心境,所以啊,師父怎麼說,咱們這些弟子就怎麼做好了。”

郝靜點了點頭,朝言誌道士感謝的笑了笑之後,便跟在其身後走進茅屋;至於錢員外,則是一直待在茅屋外麵,從他上山到現在,不管是言誌道士還是李真遠,都沒有正眼瞧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