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第415章(2 / 3)

石詠若無其事地糾正。

賈璉:“……你這樣說也對!這不能年代能再早些,更值些錢麼?”

頓了片刻,賈璉省過來:“不對,趙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有這個名頭在,才最值錢!”

“衛皇後雖然出身歌者,可是當年也一樣善舞。你回頭這麼說,準保旁人覺得耳目一新。而且,衛後是位賢後,這金盤,即便堂堂正正擱在正堂裏,也沒人會說嘴的。”

石詠向賈璉委婉解釋,隱隱約約地聽見金盤在錦盒裏向他致謝。

賈璉想想也是,點頭應了,打開錦盒,隻見裏麵重新鎏過金的圓盤華貴璀璨,與原先簡直不是一個器物,可是仔細看,卻見金盤表麵的卷草紋卻依然清晰如舊,與原來的一模一樣。

賈璉“啪”的一聲扣上盒蓋,抬起頭,帶著難以置信的表情盯著石詠:“好家夥,看不出來,你這小子,真不簡單!”

重新鎏金之後的金盤太過精美,令賈璉有點兒不相信這東西竟是他家的。

“石兄弟,你是怎麼學會這手藝的呀?”賈璉冷不丁就問。

“這個麼……”石詠笑了笑,“璉二爺住慣了內城,不知我們這些外城長大的小孩子家從小就在各種手工作坊裏到處跑來跑去玩兒的,看得多了,也就……會了一點兒。上回湊巧,修了一隻碗,叫楊掌櫃見到了,他就將我記住了。”

他避重就輕,蒙混過關。

賈璉從來沒在外城那些各業百姓雜居的胡同裏待過,石詠這麼說,他也辨不出真假,當下隻得信了,又問:“對了,那隻木瓜呢?怎麼樣,你琢磨出來什麼沒?”

石詠將另一隻盛了香囊的錦盒遞給了賈璉。

賈璉打開錦盒,伸手要將裏麵盛著的物事取出來,被石詠攔住,塞了一塊棉布帕在他手裏,示意他用布墊著再動手。

賈璉見他緊張,便也依他教的,墊著布帕,小心翼翼地取出銀香囊,拿在手裏看的時候,幾乎倒吸一口氣。

這隻銀香囊,由石詠去除了表麵布帛與軟木兩層保護之後,又由石詠用專門給銀器拋光的軟布仔仔細細地擦過,此刻銀質表麵包裹著一層上了年頭的銀灰色“包漿”,顯得光潤古樸。鏤空的銀質花紋球體內部,隱約可見一隻半圓的金盂璀璨奪目。

“這是……”

賈璉盯著這香囊,看了半晌,被震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這是楊貴妃親自佩過的香囊!”石詠平靜地答道,“我親口問過‘它’的。”

賈璉聽了這話,一時竟被嚇住了,怔怔地望著石詠,片刻後才記起自己曾經說過的,“嗤”的一笑,說:“石兄弟,你這拾人牙慧的本事還真是不賴啊!”

現在是康熙五十一年,正是九龍奪嫡的混戰期。

石詠嚐試向鏡子說了幾句他所知道的九龍奪嫡,寶鏡一下子生了興趣,連連發問,三言兩語,就將石詠知道的全部信息都套了出來。

“原來是這樣?”寶鏡饒有興致地歎道,“聽上去如今幾位皇子,比之當日朕膝下數子……都更有野心與能力。”

它嘖嘖歎道:“在位多年,有多個繼承人且日漸年長,上位之人,難免會有這等煩惱。當今這一招,得保自身大權獨攬,且看諸皇子你爭我奪,自相攻訐,穩穩地坐山觀虎鬥……哼哼,的確是一招狠棋。”

石詠奇了,連忙小聲問:“陛下,難道您覺得這九子奪嫡,乃是康熙……嗯,當今皇帝刻意為之?”

“因何不是?”寶鏡口氣傲慢,下了斷語,“太|子年紀漸長,羽翼漸豐,現在又值盛壯,自然對帝位是個威脅。不如幹脆樹個靶子,至少上位者能輕輕鬆鬆地,舒服過上幾年,尤其年紀大了,精力不濟之時,更是如此。當年朕便是這樣,朕明知武氏子侄難堪大任,依舊沒有絕了嗣位武氏的口,哼……若是早早去了這個靶子,李唐子弟豈不早早地就將刀頭箭尖一起轉向朕這裏?”

石詠聽了鏡子的話,想了半天,心裏漸漸發涼——

原來上位者竟然是這樣看的:如果各種勢力勢均力敵,誰也吃不掉誰,那皇帝的位置自然安穩。皇子與大臣們結黨營私,你來我往,那也沒事兒,隻要勢力相對平衡,對皇帝沒威脅,那麼皇帝就會繼續坐視他們這樣鬥下去。

“那……那一家人呢?手足親情呢?”石詠話一出口,也覺得自己問得天真。

天家無父子兄弟,昨天還言笑晏晏,今天就能刀兵相見。

果然,寶鏡“哼”的一聲就笑了出來,“你還真是個孩子。你想想,曆代帝王,以子迫父,或是兄弟相殘的,不知有多少。就連本朝太宗皇帝,不是照樣靠‘玄武門之變’得的大位……”

寶鏡在千年之後依舊改不了口,始終“本朝”、“本朝”的。

石詠卻不知怎麼的,腦子突然犯抽,開口便吟誦道:“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這詩據傳是武則天之子章懷太子李賢所作的《黃台瓜辭》,借瓜與瓜蔓諷喻武則天與諸子之間那點可憐的母子親情,石詠念出聲之後,他清清楚楚地看見寶鏡鏡麵一震,接著原本光滑明亮的鏡麵突然一黯。

隻聽寶鏡聲冷似冰,哼了一聲之後,便再也不開口了。無論石詠怎麼軟語相求,寶鏡始終一言不發,隻默默橫放在石家西廂的小桌上,宛若一麵再尋常不過的銅鏡。

石詠一時懊惱得簡直想抽自己一記,心想自己怎麼就這麼嘴賤的。

就算是麵鏡子,那也是武則天的鏡子,謀略的水準抵他十個石詠。石詠原本還想好好想鏡子請教一番的,結果被他嘴賤給氣“跑”了。

——真是一麵傲嬌的寶鏡啊!

石詠不由得長長歎了一口氣:寶鏡教他去尋個靠山,他心中自然也很清楚。現在已經是康熙五十一年了,這奪嫡之爭正是最緊張的時候,哪一位數字的靠山最穩妥,他石詠心裏能沒點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