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第一章

作者有話要說:  原本是打算開大唐那個的,但是很可惜寫了開頭之後被告知不能違背曆史!改了幾次都不能滿意,反而越來越沒有愛,於是又弄了個現言玄幻的開頭,再一次被拍回來之後才有了這個文。並且連曆史名人都要盡量避開,所以寫好的大綱繼續改。

我怕再改下去就不想寫了,幹脆寫一點發一點好了。

老規矩,開文頭三天發個小紅包,來者有份,但人均一個!愛你們,你們也要愛我哦!收藏本文,收藏作者,再領個小紅包,走起!

六月驕陽似火,古道漫漫,一支車隊跋涉在去往玉門關的路上。

車隊的管事擦了把汗,抬頭看天,繼而憂心的跟身邊駕車的老把式道:“還有多久才能到宿地?”

“今晚入夜前是到不了了。”老把式一張滄桑老臉上也是憂心無奈,“關口發洪水,我們多繞了些路,照這個速度看,離宿地最少還要走三個多時辰。”

雖然車隊人多,也有護衛,可入夜後這荒郊野外的豺狼不少,他們過關口時遭了難,受傷的護衛也有十多人,真要遇到打劫的悍匪和偷襲的畜生,隻怕還要折損人手。

車隊後半截明顯要差上許多的車廂裏,擠滿的是給了財物搭便車的旅人遊民。

這遊民可不是旅遊的人,是一家老小沒了生計,隻能奔赴異地開荒種地的難民,在沒有取得正式的落籍之前,他們就是無根的遊子。

陶倚君窩在倒數第二輛車上,身邊是一對母子,對麵是一位年邁的老婦人和兩個三十許的婦人。靠車廂門那兒擠著兩個半大小子,其中一個身上有傷,粗略的裹了些葛布,敷著綠油油的藥草泥。

藥草泥是陶倚君弄出來的,也靠這個,她才能坐在最裏麵的位置。

“三娘,管事的說今天天色不太好,沒辦法走夜路了,要在前麵找個地方過夜。你跟嫂子護著阿母,我去尋些吃的。”

同樣的話不多會兒又從另一個漢子嘴裏說出,交代的對象是陶倚君身邊這對母子。

等車停穩了,大家急著下車鬆泛鬆泛,坐了一天的車,骨頭都僵硬了。本來就窄小的車廂擠了大大小小七八個人,連腿腳都伸展不開,每天過夜時能下車活動一下,就成了唯一的舒活時間。

陶倚君幫著把受傷頗重的少年搬了下來,讓他依靠在樹幹上,又解開裹在他胸腹間的布條看了看。

“幫我把昨天做好的藥粉拿過來。”另一個少年趕緊去車上的夾縫裏掏出小心保存的陶罐,裏麵用碎布料包著救命的藥粉。

那對母子也來幫忙,少婦打來清水,小孩幫忙清洗解下來的布條。

“沒有繼續惡化了,他性命應該無憂。”陶倚君鬆了口氣,這是她第一次出手救人,那點急救知識擱正兒八經的大夫眼裏連學徒都不如,可在這個時候,她就是能救命的“神醫”。

受傷的兩個少年是同族兄弟,也是為了救人才傷到的,一路上車廂裏的人也多有照顧他兄弟二人,否則也捱不到這會兒。

“七郎,來把你阿兄扶起來,這是肉湯,多少讓你阿兄喝幾口。”三娘端著磕了個小口子的土陶碗過來,裏麵裝著肉湯,還有些饃饃泡著。

七郎謝過後接了套碗,用竹勺給他阿兄喂食。他阿兄今日已經沒有再發熱了,也沒再說胡話,喂到嘴邊的湯也能灌進去。

喂了小半碗後,七郎將剩下的自己一口喝了,又去舀了些熱水來給阿兄喝。

商隊是不缺兩口吃的,肉食是三日吃一次,也就一點點肉沫熬湯,想要吃整塊的肉不可能。但就這熱乎乎的肉湯泡了饃饃,也是要靠搶才能多喝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