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你去學校啊?”

“愛國,成途才六歲呢,你要帶他去上學嗎?”

“愛國,你這一身可真氣派啊。”主要是新的。

“愛國,以後要叫你李老師了。”

“成途,叔……”是雙蛋兄弟。

“狗蛋和貓蛋也去上學嗎?”顧希問。他看貓蛋背著書包,不過書包應該是舊衣服改的。而貓蛋也看著小成途的新書包,再看著自己的書包,雖然有些羨慕小成途,但是能讀書他已經很滿足了。

“我不去讀書了,我媽說我年紀大了,是家裏的主要勞動力,貓蛋年紀還小,咱讓貓蛋去上學。”李狗蛋道。語氣裏有些羨慕弟弟,但更多的是高興。家裏有個讀書人,說話都能抬頭挺胸了。

顧希聽了,也改變不了什麼,這個年代的家庭都這樣。不過:“以後叔每天教你三個字。”

李狗蛋眼睛一亮:“可以嗎?真的可以嗎?”

“當然可以。”顧希道,“你還得幫叔家割豬草呢,你早上路過叔家的時候,叔就教你。”

李狗蛋太高興了:“叔,我幫你多割豬草,你能多教我嗎?我每天幫你割四籮筐……不,五籮筐。”

每天割五籮筐,上午下午都沒得休息了,而且整天蹲著對脊椎也不好,所以顧希拒絕了:“不行,做人不能貪心,每天隻能教三個字,多了你記不住的話,叔就白教了。”

“我知道了,謝謝叔。”就算是三個字,李狗蛋還是很高興了。~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李家村小學重新開學,但真正來學校報到的學生卻不多。因為很多人不相信李愛國同誌,他好吃懶做的印象讓人太深刻了,就算有村長組織,大家也不敢讓李愛國育人子弟。所以很多家長還是把孩子送到了別的村。

當然,也有距離李家村比較近的村,貪路近就把孩子送過來了。

從學前班到五年級,一共六個班級,學費分別是從1塊錢到6塊錢。來報名的學生中,低年級的比較多,高年級中尤其是五年級的,最少了。

楊二丫一個才讀到小學四年級人,讓她做農活還行,但是學生報名收費,她就有些畏手畏腳了。所以今天所有的學生都是到顧希這邊報名的。

“愛國,這是我孫子,叫李狗剩,今年7歲。”這個大嬸中氣十足,是上過顧希識字班課的,所以很相信顧希,把家裏的孫子送來了。這年頭都是婆婆當家。

李狗剩、李狗蛋、李貓蛋……這年頭孩子的名字可愛到好笑。

顧希拿著鋼筆的手一頓,鋼筆是從上海買來的。“嬸子,狗剩這個名字不好聽,覺得像吃狗剩下的東西似的,咱們改一改吧。”

狗剩奶奶道:“啊喲愛國,你一說我還真覺得不好聽。可這年頭文化人幫忙取個名字都要好幾塊錢呢,你要收多少錢啊?”

“我是老師,老師幫學生取名字那是應該的,當然不收錢。”顧希溫和的道,“主席同誌說過,咱們知識分子要為人民服務。”

“不收錢啊?”狗剩奶奶一聽,趕忙道,“那愛國,你幫狗剩取個名字吧,叫什麼名字好?”

顧希想了想,這年頭的人名字要簡單好記,寓意深遠的他們也不懂,他們喜歡簡單粗暴的。“叫平工吧,平是平安的平,希望狗剩平平安安的長大,工是工人的工,希望狗剩以後能當上工人,嬸子,你覺得怎麼樣?”

“平安長大,當個工人,李平工……這名字好,咱狗剩就叫平工。狗剩……平工,快謝謝老師。”李平工奶奶道。

農村人最喜歡工人了,李平工對子的名字也非常的滿意。七歲的娃,也知道工人是有出息的。

“謝謝老師。”李平工挺直了小胸膛道。

顧希在作業簿上登記:李平工(學前班、學費1塊)

登記好之後,他把昨天剪好的小紙條拿出來,一張作業簿的紙,他剪成了十二張小紙條。然後在小紙條上寫上李平工三個字,為了學生好記字,他放棄了一向喜歡的草書,而是一筆一筆的用正楷。

“嬸子,這是李平工的名字,一共三個字,平工今天的任務就是把這三個字學會。家裏有不認得字的,也可以一起學這三個字。”顧希把紙條交給平工奶奶。學前班是沒有課本的,教什麼都得老師自己想。

平工奶奶欣喜的收下,當寶貝一樣的放好。再三感謝之後,帶著李平工回去了。

第二個嬸子也是上過識字班課的,開口就說:“愛國,你幫我孫子也改個名字吧,就像李平工那樣的。”

顧希笑著道:“嬸子的孫子叫什麼名字?”

“李國富,他爺取的。”國富奶奶道。

“李國富這名字好,不用改了。”顧希道,“國富,國家富裕的意思。國家富裕了,咱們老百姓自然也會跟著富裕,叔這名字取的好。”

“真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