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生(1 / 2)

眼前昏暗模糊,一陣米香若有似無的飄過來,林琳還沒睜眼口水已經在不自覺的吞咽,剛剛醒來隻覺得身上僵硬酸痛,肚子正在咕嚕咕嚕的叫。

“我的兒啊,你醒了,可嚇死娘了,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娘也不活了。”還沒完全睜開眼,就聽到一陣刺耳不斷的女高音,林琳隻覺得頭疼欲裂,於是,暈了。

在她暈過去的這段時間,隻覺得腦袋要炸開一般,海浪一般的記憶片段湧進他的腦袋,讓她想昏昏不了,想醒醒不來。

林琳看到的是一個叫潘安的十四歲少年的記憶。

現在是泰元六年,不是林琳所知曆史的任何一個朝代,不過從潘安的記憶來看這裏倒是有些像明朝,因現下國泰民安,沒有戰爭侵略,所以重文輕武,士農工商,士為這個階級社會中的最高等,科舉製度很是嚴謹。

潘安身為一個農家子,想要出人頭地,讀書可算是唯一出路了,但是這裏價高,讀書的費用十分昂貴。

潘安所在的地方為武安縣的潘家村,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家中做主的乃是潘安的爺爺潘德福,潘德福與其妻子姚氏共有三子一女。

老大潘永貴,今年三十六歲,其妻周氏,育有三女,前有一子早夭。

老二潘永生,三十三歲,妻王氏,育有一子一女,曾有一子早夭。

老三潘柳,三十一歲,嫁一商戶為妻。

老四潘永民,二十九歲,妻張氏,隻有潘安一子。

現在家中潘安和大他一個月的堂哥潘平是家中這輩唯二的男丁,由於其爺爺潘德福曾在他們兩個出生之前歿過兩個孫子,所以對他們兩個尤為重視,取名字時一個平,一個安,就可以見得。

但林琳得知潘安這個名字,隻有一個大寫的囧,沒有辦法,身為現代人士,潘安這個西晉時期的美男子可謂是無人不知啊。

不過雖說潘平潘安都得重視,但由於潘平從小聰明伶俐,十分討得潘德福與姚氏的喜愛,而潘安隨了他父親潘永民老實木訥的性子,再加上張氏身體不好,自十三歲嫁進來,三年才懷孕生下潘安,之後便傷了身子,至今仍未再懷孕。所以他們一家三口在這家可以說是比較透明,潘德福和姚氏也比較偏著老二一家。

潘永民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性格老實敦厚,在潘安的記憶中他唯一一次大聲說話,與人爭論就是為了潘安去讀書。

潘家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家中幾個成年男丁,老大潘永貴在縣裏鐵匠鋪打鐵,老二在家中與潘德福一起種地,潘安他爹曾經也是如此,但是由於潘安讀書花費巨大,所以時常去縣裏抗貨打短工。

其實這樣要供兩個男孩讀書還差的遠,但是老三潘柳因生的容貌昳麗,被一茶商看中求娶為妻,給了不少的聘禮。

在潘平和潘安六歲時潘德福與姚氏本來隻想著送聰明伶俐的潘平去啟蒙,指望著家中出一秀才就可改換門庭,誰也沒想到一直以來老實木訥從不出聲的潘永民提出了反對,他要求潘安也要一樣去讀書。

潘德福當然不同意,家中的銀錢供一個男娃都十分勉強,更不要說兩個,但是沒想到潘永民的態度十分堅決,大冬天在雪地裏跪了兩天兩夜,膝蓋都差點廢了,怎麼都是親兒子,潘德福也是拗不過,就同意了。

接下來就是這八年中潘平潘安,斷斷續續,四處求學的讀書生涯,開始的時候是和隔壁村的老童生學習。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是啟蒙經典書籍,俗稱三百千。接著就是《弟子規》,《孝經》,《幼學瓊林》等。

學完這些便是四書五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左傳》。以上這些書全部學完,就可以試試去考縣試了。通過縣試和府試之後,便是童生了,接著可以去考院試,院試通過便是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