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段(2 / 3)

“先生好眼力,”林府老爺笑著站了起來,“沒幾個人能看出來,這是我母親嫁進來時帶來的傳家寶,白岩先生是我母親她老人家的祖輩,算起來我也應該算是他老人家的外孫孫孫孫子了。”

“都說白岩先生精篆籀,這還是在下第一次看到真跡而非拓本,稀奇稀奇啊!怪不得在下一路行來隻覺得林先生家治家嚴謹,並不是一般的商賈之流。”胤禛好書法,從小長於宮廷,好東西見過不少,但眼前這幅“平心靜氣”的白岩先生真跡倒是他第一次見,讓他眼前一亮。

對這種情況李衛很是差異,他比誰都熟悉這個舅舅,看起來好像很好相處實際上卻很難親近,沒想到這個四爺三言兩語就讓自己的舅舅如此欣賞,他眼睛一轉看向了對麵坐著微微眯著眼睛的小十三,“十三爺可覺得無聊嗎?”

“又玠何出此言,聽聽也算長點見識,”胤祥笑道,“隻又玠可是坐不住了?”

雖說這三人李衛居長,但卻是個坐不住的跳脫性子,讓他呆在這裏聽兩個書生引經據點掉書帶子實在是件很頭疼的事情,他原以為胤祥還小也坐不住,誰想竟比自己這個三十好幾的還要淡定,倒忍不住不好意思起來。

胤祥見他尷尬一笑,也不多話轉頭繼續聽起胤禛說典故起來,他於書術一道上最不擅長考據,所以聽著格外帶勁,而那兩個人說了大半個時辰彼此之間倒有了些知遇之感。隻是畢竟一滿一漢,見地不同,胤禛在很多問題上卻還是有所保留,他深知自己微服而來已經容易落下話柄,若是讓有心人察覺出自己竟與商人結交,沒的招惹麻煩。

林家老爺已經有些年紀,又在商場上混跡過,自然看出眼前這個年輕人說到後麵有些不安心了,隻以為一路行來是累了,忙哈哈一笑岔開話說道,“遠來是客,但是老夫話多,又玠也不提醒著但是怠慢了。”說著忙不迭連外頭侯著的小廝進來帶兩人下去歇息。

作者有話要說:喬宇 明朝大臣(1457——1524),字希大,號白岩,樂平(今山西昔陽)人。號白岩山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登進士第,授禮部主事,官至兵部尚書,參讚機務。因平息寧王朱宸濠謀反有功,加太子太保、少保。世宗即位,召為吏部尚書。後因他力諫,忤帝意,被奪官。隆慶初複官,贈少傅,諡莊簡。他善詩文,兼通篆籀。嘉靖十年(1531)十月卒,年六十八。善詩文,有《喬莊簡公集》、《遊嵩集》等。

喬宇原籍於樂平(今昔陽縣)洪水村,從洪水村到平定冠山大約50公裏的路程,對500年前的古人來講這是一個很大的距離,然而傳說喬宇少年時也曾讀書於冠山書院,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冠山書字在當時當地的名氣之大。看喬宇這位古人與冠山的關係,最讓人忍俊不禁和吃驚的是一段所謂“喬尚書冠山戀狐仙”的動人故事。傳說喬宇在冠山刻苦讀書,一日竟感動了山間的狐仙。於是狐仙變作美女,夜夜伴喬宇於寒窗孤燈之下。不想此事讓喬宇的老師看破,竟設計使狐仙現了原形還丟了性命。喬宇畢竟不同於一般的讀書人,據知後來他在朝廷高居尚書之位後,還仍然感念狐仙對他的恩愛情意,居然回到冠山並在資福寺後的狐仙墓前樹了一塊寫有“喬宇原配狐氏之墓”的墓碑,這故事雖有些妖邪氣,但尤如《聊齋誌異》中事,很生動,也很美好,遂成為冠山長期保留的一處傳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