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瑁一聽,笑道:“王公此言有理,的確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不過,據張從事之賬簿看,如今益州人口大減,完全有空餘之地。
就以蜀郡為例,二十年前有近七萬戶,如今尚不足五萬戶,其餘各郡更低,有的居然減少了六七成,如今全益州的戶數僅三十餘萬,比最高時減少了六成,又如何無空餘之地?”
劉瑁早有準備,自然不是王商可以問倒的。
“這……”劉瑁如此一問,王商居然啞口無言,後欲言又止。
旁邊吳懿趁機說道:“主公,據屬下得知,益州大戶隱匿人口眾多,有的多至數千戶。
這些人脫逃稅款,拒服兵役,阻止募兵,非常可恨,必須按律嚴懲!盡管如此,益州人口下降也是事實,即便沒有六成,三四成肯定有,設置僑郡毫無問題!”
吳懿說出了這其中的關鍵點:戶口隱匿。
自十年之前的黃巾之亂以來,益州人口的確下降,但絕不至於下降六七成,更何況還有不少流民湧入,中原地區倒差不多,甚至比這比例還高。
劉瑁手下的這些幕僚全部都是益州人,他們對這些事自然心知肚明。
(PS:根據朝廷回避製度-----“三互法”的規定,長官幕僚必須用本州、本郡、本縣人,但是二百石以上朝廷命官必須回避本籍,甚至他們的親戚也要相互回避對方籍貫)
簿曹從事張肅說道:“主公,屬下認為完全可以設置僑郡,麵積可大可小,可以是幾個鄉,也可以是一個縣,並不一定要拘泥於原有的郡。
至於土地,應該是有的。屬下認為,還可以借此機會普查人口清理土地,既然耕種了土地就要交稅,更不允許霸占土地而不耕作……”
劉瑁點點頭:“嗯,張先生之言正合吾意,清理戶口一事迫在眉睫。還有,先生考慮一下巴郡分郡之事,拿出一個細分方案。
巴郡麵積過大,不便於管理,完全可以改為兩三個郡,既方便管理,諸君今後升遷也多一途!
對了,聽說先生有一弟鬆在成都為功曹,頗有才幹,本牧要見見他,若他果然有才能,吾要重用他!”
利用設置僑郡一事,達到清理戶口之目的,可謂一舉兩得。
巴郡相當於後世一個省,大多是山區,非常難以管理,現在分開正合適,這也是為了下一步對付趙韙做準備。
“多謝主公信任!”張肅謝過。
張家也是成都本地的望族,張肅的弟弟叫張鬆,此人三十歲,是成都本地非常有名的大才子。
此人就是後來給劉備獻地圖的那位,三國時期有名的叛徒。
雖然此人人品不咋地,不過辦事能力挺強,自己現在需要這樣的幫手。
用人就要用其所長,當然,他這一輩子都不會再有給劉備獻地圖的機會。
……
下午,張鬆在張肅的帶領之下親自來見劉瑁。
劉瑁從前在酒宴上見過他一兩次,不過雙方幾乎沒有交往。
這張鬆的身高最多隻有後世的一米五多一點,眉毛稀少,鼻梁幾乎看不見,長相實在不敢恭維。
此時用人,長相和氣質所起的作用,往往還要大於才華,像張鬆這副長相,通常會被人輕視。
不過他後來居然能夠成為劉璋的別駕,可見他肯定有出眾的才華,為常人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