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道由穿越子午穀而得名,它出漢中後距離長安最近,在幾條翻越秦嶺的蜀道中也最為險要。
此路在先秦就有人來往行走,在王莽之前隻有零星棧道,許多地方要翻山越嶺,行走十分艱難。
當初劉邦入漢中就走此道,估計他也是怕項羽反悔而追擊。
東漢末年,王莽派人正式修通子午官道,從此就成為了幾條重要的入蜀官道之一。
不過劉焉入益州之後,意圖割據稱王,加上張魯也意圖割據,毀壞幾條棧道就成必然。
劉瑁欲入關中,修複棧道迫在眉睫,他選擇先修複子午道,主要是考慮突然性,因為李傕不可能想到自己現在會帶兵進入關中,而褒斜道出穀後,距離長安還有三百裏,更容易被攔截。
由於棧道絕壁上的石孔猶在,所以修複棧道也比較容易,吳懿數月前帶了幾千人修複,剛剛完成。
三日前甘寧已先行,這日一大早,劉瑁帶著五千步騎乘船離開南鄭,沿著沔水而下,需要走三百裏水路,才能正式踏上子午道。
在峽穀中行走六日後,劉瑁登上了第一個山口,前麵數十裏之外還有第二個山口。
現在已是初秋,山上很有些寒意,不過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讓他連日的疲勞瞬間消散,無比暢快的感覺刹那之間湧上心頭。
他看著遠方依舊艱險無比的峽穀,心想,後世魏延的“子午穀奇謀”,讓人爭論千年。
不過說實話,就當時的形勢而言,諸葛亮出祁山,占領關中的可能性為零,魏延出子午穀的計策,倒是有兩三分可能性占領關中。
不過若是考慮雙方經濟和司馬懿的實力,實際上占領關中大概率是暫時的,都不大可能最終成功打敗魏國。
因為有一個重要問題存在:百年羌亂,使東漢末年涼州、關中三郡人口本來就隻剩下四成,再加上後來軍閥混戰與連年大旱,曹魏初期,關中三郡(右扶風、京兆尹、左馮翊)人口絕不會超過十萬,因為最高時,關中這三郡也不僅五十餘萬。
這種情況下,糧食和兵源無法得到補充,這與劉邦入關中時情況完全不同,秦末雍涼、河東還有數十萬人口,農民起義主要在函穀關外。
旁邊黃權說道:“主公,此去長安還有五六日路程,甘司馬行軍速度更快,或許此刻已出穀了!”
“嗯,他性格急躁,隻希望他謹慎行事!”劉瑁點點頭。
“甘司馬有勇有謀,出穀後一定會按命令在二十裏外紮營等候,再說,主公早已讓甘司馬與賈將軍聯係,料李傕也不會主動進攻挑釁,這對他也並無好處!”黃權道。
“但願如此!”
盡管李傕已與郭汜等人混戰數月,不過他手上現在依然有一萬五千步騎,其中涼州精騎四千餘,雙方實力差距十分明顯。
再說,論在北方地形的用兵之道,甘寧遠不能和李傕相比,就是呂布也未必是他對手。
必須要聯合皇帝身邊的郭汜、張濟、楊定、楊奉等人,才能夠取得優勢。
在這裏稍作休息之後,劉瑁繼續領兵前行。
不一日,一行人就抵達了秦嶺北麓山腳的子午關,此關已屬於司隸界,再前行幾十裏就可出穀進入關中平原。
這裏已廢棄六七年,甘寧先期抵達時對這裏進行了簡單打掃。
劉瑁讓一名假司馬領兵五百人在此駐守,並讓其修複加固城牆,多準備守城物資,防止這裏被李傕突襲占領,這裏可是自己最好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