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一聽劉瑁之言,知道天下人都厭惡李傕。
當然,或許也包括自己這位涼州人。
幸好,劉瑁似乎並不討厭自己,他覺得有幾分奇怪,這也是想來見一見劉瑁的原因。
畢竟,自己從未和劉瑁有交集,就是與他父親劉焉,也從未見過麵。
眾人進入大帳,分賓主落座。
又簡單寒暄幾句之後,眾人就說到如今的天下大亂,感慨萬分。劉瑁突然笑著道:
“文和先生,如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百裏難聞雞鳴,先生以為誰是這天下大亂的主犯?”
“這……”賈詡一聽,覺得他這話問的奇怪。
天下人不都知道是董卓嗎?這還用問?
可是,如此淺白的事情,劉瑁既然開口問,倒是讓他不好回答。
幹脆換一個方向回他,讓他找不到絲毫破綻,也不會顯得自己淺薄無知。
“世人都說是董卓亂國,吾卻認為是先皇昏庸……”賈詡把罪過都歸咎於漢靈帝劉宏。
劉瑁一聽,笑了笑輕輕說道:“嗯,先生之言也有些道理,不過卻撇不掉董卓的關係,他也是主犯之一。不過另外還有兩位主犯,卻很少有人知曉了!”
“哦?另外還有兩位?在下實在疑惑,還請劉將軍明示!”
“吾先說這其中的一位:就是現在河北的袁紹,若無他,也不至於天下大亂!”
劉瑁直接說出二人姓名,沒有道他們的字號、職務,這是對他很大的不屑。
啊?劉瑁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這……這怎可能?
他不是受害者?他叔叔袁隗一大家族人可是全被董卓給殺了!
劉瑁手下的謀士都沉默不語,不過賈詡暗自心驚:
此事除了董卓與自己,幾乎再無他人知曉,劉瑁是如何得知袁隗、袁紹叔侄陰謀的?
劉瑁見眾人都沉默不語,就又笑著對賈詡說道:“文和先生,袁紹計策雖然高,瞞過了天下人,卻瞞不過吾。先帝去世之後,遺詔袁隗當太傅,錄尚書事輔佐少帝,成為二執政之一。
至此,袁氏叔侄眼見漢室衰微,自己有機可乘,可又苦於無兵權,叔侄二人密謀,由袁紹出麵,慫恿何進召董卓進京誅殺宦官……”
(PS:東漢太傅不常設,隻有在幼帝登基之時才設立太傅,為輔政大臣之一,錄尚書事。)
劉瑁詳細敘述了袁氏叔侄的陰謀。
當初漢靈帝劉宏死後,手握兵權的上軍校尉蹇碩也被何進誅殺,大將軍何進權勢滔天,欲順天下士人之意誅殺宦官。
誰知何太後偏偏不同意誅殺宦官,因為宦官本就是皇帝用來平衡外戚勢力的,何太後與弟弟何苗也不可能讓何進的勢力一家獨大,威脅自己的勢力,因為王莽的先例還沒過去多久。
何進在關鍵時候猶豫了,沒有勇氣與何太後對抗,更沒有充分利用自己大將軍的權力。
袁紹看準時機給他出了一個餿主意:召董卓進京,以外軍誅宦官,並威脅皇太後,何進居然同意了,盡管其他部下都反對。
董卓曾經是袁隗故吏,此時的故吏相當於半個臣子,一般情況下是要聽從原府主的,謀反之事除外。
就因為這一層關係,袁隗本以為可以駕馭董卓,誰知道董卓在賈詡的建議下,反客為主,到京之後順利掌握大權,袁隗依舊位列第二。
麵對這種情況,袁隗選擇了暫時忍耐,而且跟著董卓為虎作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