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主公!”賈詡心想,自己連將軍都不願當,中郎將算個什麼?關鍵是有個能使家人保全的安身之所。
涼州已亂,自己手中無兵,肯定回不去,始終隻有投靠他人才能保全家人。
接下來二人的聊天中,劉瑁也知道了他這想法。
劉瑁心想,怪不得呢,他拖家帶口,與袁紹、袁術、曹操、劉表等人又無任何交往,再加上他長期跟著董卓、李傕,出了不少餿主意,除了投靠涼州手上有兵的將領,也確實無第二條出路。
這就是他從董卓、李傕、段煨、張繡一路投靠的原因。
再說,如今山東士人派係複雜,潁川文人獨步天下,他就是去了曹操、袁紹等人手下,也不會成為混得很好,百分百受排擠。
實際上曹操後來對他也很一般,最終還是曹丕把他看上而受重用,賈詡倒也是玩上層政治的不世高手。
幸虧他遇到自己,再不用顛沛流離!
“主公既然入關中送糧,可有擁少主而討不臣之想法?”賈詡突然說道。
“這……擁少主雖然好,不過關中百姓十不餘一,且秦嶺運糧艱難,怕是很難對付山東袁紹、曹操等人,更別說還有涼州豪強了!”
劉瑁這次入關中,沿途所見觸目驚心,就如同曹操詩中說的:“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出子午穀之後一直到藍田,他路上沒有一戶百姓,塢堡中也都空無一人,殘破不堪,隻路上碰到幾十名快要餓死的流民。
這些流民之所以能夠幸存,也是不斷“弱肉強食”,這幾乎是古代流民生存下來的唯一手段,當然大戶人家主動搬家遷徙除外。
聽起來有些殘酷,不過這是自然法則。
賈詡點點頭,說道:“主公所言甚是,現在欲從關中崛起,極其困難。主公可能還不知,現在長安城已空無一人……”
賈詡給劉瑁詳細介紹了關中情況,聽得劉瑁心中暗自歎息不已,心想,自己原來認為關中可能還剩了一成人口,現在看來是高估了。
(PS:《資治通鑒》:“是時,長安城空四十餘日,強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間,關中無複人跡……”)
現在關中的幸存者,八九成都是那些兵將,他們搶到些糧食就囤積起來,甚至百姓都成為了他們的軍糧。
剩下的一成左右主要集中在右扶風郡,那裏還有少許塢堡沒被攻破,陳倉城中也有兩千餘人,賈詡估計該郡總計有萬餘人。
“主公送完糧食之後,可以先取得右扶風郡,然後再傳檄武都郡太守雍朗,或可不戰而定。
不過武都郡雖然易得,但是那裏的氐羌豪橫雷氏等人,需要一些手段才能控製。
如此以來右扶風和武都郡就連為一起,然後在右扶風移民,並逐步向京兆、左馮翊推進,三五年或者就有成效……”賈詡建議道。
劉瑁一聽,心想,光是移民不行,還必須得軍人屯田,這才能夠保證糧食供應,不過以右扶風郡為根據地發展的確是好主意。
“嗯,先生之言有理,稍後吾派人回去通知吳懿以及吾四弟,讓他們做些準備!”
不過,這也有一個難點:自己現在是益州牧,這裏歸司隸管轄,必須要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能夠占據這裏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