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位於右扶風郡,渭水北岸。
他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因為從涼州進入關中這是必經之路,走其他道路過於艱險。
從益州走祁山道、陳倉道,這裏同樣是必經之路。
陳倉雖然重要,不過在東漢初期,這座城非常普通,並非太堅固,與普通縣城無異。
不過到了東漢就情況大變,東漢由於百年羌亂而吸取了教訓,為了防止羌人再一次輕易進入關中,而大大加強了對陳倉的防守。
朝廷主要采取了三條措施,其一,將縣城遷移到更加有利於防守的地形,遏製住南麵的渭水與東麵的汧水。
其二,對城牆加寬加高,城中準備了充足的防守物資,成為一座易守難攻的堅城。
其三,不但在城中駐紮有一千常備兵,同時朝廷在陳昌城以北五六十裏的雍縣,還駐守了一名扶風都尉,有七百至兩千兵不等,專門負責協防陳倉,當然還負責有重要的保護皇家陵園的任務。
數年之前的叛軍首領王國,與馬騰、韓遂等人一起,糾結了近十萬人攻打了將近半年的陳倉,結果以失敗告終。
最後他們被皇甫嵩帶領董卓,從洛陽過來增援,以逸待勞將其擊敗,讓他們差一點全軍覆沒。
此戰之後,整個涼州軍閥元氣大傷,幾乎再也無能力與官軍對抗,馬韓二人不久之後就接受朝廷招安。
當然,盡管這隻是名義上的,但也讓朝廷大大鬆了一口氣,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山東義軍。(PS:再次說明,本書山東是指崤山以東,這是秦漢時期對常用的叫法)
陳倉長願意服從劉瑁指揮,這讓他省了許多事。
楊懷、沈彌已經帶人來到此地,他經過武都郡並未受到阻撓,主要原因是現在政局混亂,幾乎沒有統一的政府,再加上武都太守雍朗本人性格軟弱,很有些舉棋不定,並不敢輕易得罪劉瑁。
劉瑁對駐軍人員比例進行了適當調整,益州人與關中人各半。
楊懷在劉焉手下作戰十分勇敢,被稱為巴蜀名將,劉瑁自然要好好培養他,將來還要委以重任。
再加上有沈彌、徐晃、法正進行幫助,因此不管是馬騰、韓遂,又或者是李傕,他們要拿下陳倉幾乎不可能。
唯一不足的就是糧草,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楊懷說道:“主公,此次屬下經過武都郡,沿路認真打聽,此地人口居然已近二十萬,從關中逃難者有六七萬人,可以動員他們回遷。
既然人口如此眾多,在本郡暫時籌集幾千人數月糧草應不成問題。還有,雍朗態度曖昧,如主公曉之以理,再兵臨城下,他投降的可能性頗大。”
“善!”
劉瑁說完,開始問他沿途的情形,主要是運輸條件。
他這是走的子午穀,發覺那裏運輸條件的確太差,今後要從那裏大規模運糧不現實。
經過這幾個月路途中的思索,他已經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準備要實施。
楊懷搖搖頭:“許多地方棧道損壞,屬下是一邊維修一邊行軍,費了不少力氣才抵達故道縣城。
故道縣長不但未阻攔而且還幫忙維棧道,否則恐還要費一番周折才能抵達此地,主公此番回漢中,一看便知!”
劉瑁詳細了解一般沿途情況之後,先結束了會議,就等吳班黃權等人到來,同時發牒武都太守雍朗,讓他臣服,同時籌集糧草送陳倉。
三日之後,吳班、黃權等人順利抵達。
劉瑁宣布了自己的計劃:如果雍朗不降,則一行人過了河池縣之後分路,由吳班帶領主力一萬三千人,進軍武都郡治下辨,逼迫雍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