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木人斬蛇(1 / 2)

撈屍前不能吃東西,這個恐怕不用我多說,每個人都可以想象一下,想象你吃的飽飽兒的,而且肚子裏全是大魚大肉的,連喉嚨裏都冒葷腥兒,這個時候呢,你看到一具腐爛的不成樣子的屍體,還得下水裏去撈……

我估計別說撈了,看一眼都能吐出來。

對於這些撈屍人而言,特別是撈這種沉屍,還要和屍體有一定的肢體接觸,這時候要是吃的飽飽兒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還有一點,人死以後,活人的汗水、吐沫、眼淚、鮮血,是不能沾在屍體上的,這很有可能導致屍體起屍、或者鬼魂化煞,像電視、電影上演的,某個人死了,活著的人抱著他的屍體痛哭流涕,像這種場景在現實裏是不會出現的,因為活人眼淚一旦沾在死人身上,特別是親人的眼淚,會導致死者亡靈不安,下葬兩三年之內就會化煞,鬼魂就會跑家裏來胡鬧。

老的撈屍人肯定清楚以上這些,不吃東西撈屍,一是怕吐,二是怕吐出來的東西濺到屍體上,要是真給濺上了,不出三年,他們家就該倒大黴了。

這祖孫三個撈屍人在來蔡府之前,管家蔡章已經給他們簡單說了一點兒情況,當然了,並沒有告訴他們井裏那兩位已經化煞、蔡府已經鬧凶一個多月,要是告訴他們這些,祖孫三個指定不敢答應撈屍。

閑話就不多說了,和祖孫三個寒暄客套一番以後,我高祖父帶著他們三個,以及老管家蔡章、還有十幾個年輕力壯的家丁來到了花園水井邊兒。之前我高祖父讓他們準備的東西也都拿著。

來到井邊以後,我高祖父首先讓人把那紮焚香和燒紙拿出來,一個家丁捧著點著焚香的香爐,青煙嫋嫋的圍著水井轉圈兒,嘴裏小聲念叨著,“井龍王開恩,不是有意冒犯”;一個家丁蹲在井口,把燒紙一張張點燃,扔進井裏,嘴裏念著,“小蘭、張江,來收錢吧。”

點焚香圍著井口轉圈兒,是在祭祀井龍王,下井打撈屍體,會打擾到井龍王的清淨,必須求井龍王開恩。點燒紙扔井裏,是在給小蘭和張江的鬼魂送陰錢,主要是吸引他們鬼魂的注意,給待會兒的收魂打基礎,就像釣魚一樣,先下魚餌打窩,把魚群吸引過來,再下鉤子釣魚。

我高祖父這時候趁著家丁焚香燒紙的空擋,問撈屍的老者,問他們祖孫三個誰要下井撈屍,因為井口太小,隻能下去一個人。

沒等老者開口,那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說要下去,旁邊那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忙止住了他,中年人表示要下去。

我高祖父看了看他們兩個,感覺這個年輕人毛毛愣愣的,不如中年人穩重,於是答應讓中年人下井。隨後,我高祖父把中年人的大辮子解開一段,把準備好的艾草編進了他辮子裏,又把那條六尺長的紅菱係在了中年人腰間。

寫到這兒,可別有人會問,男人怎麼也梳辮子,別忘了,這時候是大清朝,男人個個梳辮子,留發不留頭,前麵說過了。

艾草和紅菱都是辟邪用的,就怕中年人潛到水裏以後被什麼不幹淨的東西纏上。這時候要是還像過去那樣兒,額頭點雞血,胸口貼六甲陽符,那就不太現實了,因為雞血和紙符經不住水泡,一見水就散了。

等焚香和燒紙都燒完以後,我高祖父讓人把那兩個竹筒和兩根柳條拿了過來。兩個竹筒都有成人小腿粗細,一尺多長,頂部還有個包了粗布的木塞子。這竹筒一般在古代都是用來盛水或者盛酒的。兩根柳條能有筷子粗細,上麵左右分布著幾片細長葉子。

我高祖父拿著一根柳條放進一個竹筒裏,竹筒這時候不塞蓋子,用繩子係在竹筒中部,然後慢慢放進井裏,等挨著井裏水麵以後,停止放繩,讓竹筒就那麼在水麵上自然飄著。

這個時候,我高祖父用火把照著井裏,趴在井口對著井裏喊,“小蘭,小蘭,回家咧,鑽進竹筒別出來,抓住柳條別鬆手,帶你回家咧……”

如此反複喊了三遍以後,竹筒竟在水裏慢慢轉起了圈兒,就像有外力把井水攪動起來一樣,其實井水並沒有動。

竹筒轉了幾圈以後,裏麵灌滿了水,接著緩慢地往水裏沉。

當竹筒沉到一定程度,拴在上麵的繩子傳來扯拽感的時候,我高祖父快速往上拉繩子,不消幾下,把竹筒從井裏拉了上來,打眼朝竹筒裏一看,見柳條還在竹筒裏,鬆了口氣,忙用木塞子把竹筒口緊緊塞上,這時候旁人把雞血和白布綾拿過來,用白布綾蘸著雞血,一圈圈兒把塞子口兒纏上、封住,最後用紅頭繩捆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