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舍身成仁(1 / 2)

因為隔著一張桌子,等我太爺從椅子上站起身想攔下歆陽子的時候,他已經跪在了地上,我太爺隻好走過去把他攙了起來。

我太爺對歆陽子說道:“道長有什麼事盡管說,何必這樣兒呢。”

歆陽子一臉愁苦,再次朝我太爺拱了拱手,“事關幾十條人命,貧道給前輩磕幾個頭又有何妨。”

“幾十條人命?”聽歆陽子這麼說,我奶奶也忙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震驚地看著歆陽子。我太爺這時蹙了蹙眉頭,不知道這歆陽子究竟想求他們什麼事,真要是關係到幾十條人命,這事兒可不小呀。

“兩位貴人請坐,容貧道慢慢給兩位細說。”歆陽子再次請我太爺和我奶奶坐下。

落座以後,歆陽子歎了口氣,竟沒著急說事兒,看了看我太爺,又看了看我奶奶,問道:“兩位上山時,可看過山下那座道觀嗎?就是亮著油燈的那座。”

我太爺和我奶奶對視了一眼,同時點了點頭,我奶奶說道:“您這麼一問,我倒是想起來了,請問道長,那裏麵怎麼那麼多孩子呢?”

歆陽子看了我奶奶一眼,又歎了口氣,“那些孩子……那些孩子全是……全是我和師傅拿糧食換來的……”歆陽子就說了這麼一句,不再說話,把頭低下去呆呆地看著眼前的桌麵,停了好一會兒,也不知道他想起了啥傷心事兒,居然雙手一捂臉,哭上了,嗚嗚有聲,看樣子非常傷心。

歆陽子這麼一哭,鬧得我奶奶和我太爺麵麵相覷。這歆陽子不到五十歲的樣子,有什麼事能讓一個年近半百的出家道人痛哭流涕呢?我奶奶和我太爺想不明白。

等了一會兒,見歆陽子哭個沒完,我太爺從椅子上站起身走到歆陽子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長,你到底有什麼事,盡管開口,隻要不是傷天害理有悖道德良心的事,我們劉家人義不容辭。”

歆陽子聽我太爺這麼說,逐漸止住哭聲,用道袍擦了擦眼淚以後,抬起頭看了看我太爺,緊接著,將一隻手伸進懷裏,從懷裏緩緩掏出一把沾著斑斑血漬的牛耳尖刀!

我奶奶見歆陽子竟從身上掏出一把刀子,騰一下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我太爺距離他這麼近,他隻要一抬手就能要了我太爺的命!

不過,我太爺卻站在歆陽子身邊一動沒動,甚至連臉色都沒變一下。

歆陽子見我奶奶從椅子上霍然站起,趕忙扭頭對我奶奶說道:“白仙姑莫驚白仙姑莫驚,貧道沒有惡意……”說著,歆陽子恭恭敬敬托起牛耳尖刀,小心翼翼平放在了桌上。那小心程度,就像在放一件珍貴物件兒似的。

注視著牛耳尖刀看一會兒,歆陽子又擦了擦臉上的眼淚,起身把我太爺扶到椅子那裏坐下,轉回身坐回自己的椅子上以後,歆陽子一臉悲痛地說起了道觀裏那些孩子、這把刀子、以及關於他師傅的事兒。

歆陽子的師傅號稱“青石道人”,俗家姓申名青石,年齡和我太爺不相上下。

申青石十六歲那年,被一位遊方道人點化,拜道人為師,後追隨道人遊曆四方,修行悟道。

二十三歲那年,雲遊道人駕鶴西去,申青石葬了道人以後,獨自遊曆。次年,遊曆至黃花洞一帶。聽當地人說,黃花洞曾是古時一位仙姑得道成仙的地方,那位仙姑在未成仙之前,經常用一種黃花作為藥引,懸壺濟世,而且分文不收,接受救治的人,幾乎人人藥到病除。後來那位仙姑功德圓滿,羽化飛仙,便被老百姓稱為“黃花大仙”,她所居住的山洞,也被老百姓稱為“黃花洞”。

申青石得知黃花洞的來曆以後,刻意爬上山腰,進入黃花洞看了看,就見黃花洞裏仙氣氤氳,果然是個好地方,裏麵還有石桌石凳石床,似乎是黃花大仙飛仙之後所留,洞裏還有一條溪水潺潺流向洞外,恍若一處人間仙境。

申青石當即喜歡上了這地方,後來,依著老百姓對黃花大仙相貌的描述,在洞裏給黃花大仙塑了一尊神像,又有在洞外蓋了一座道觀,取名“黃花觀”。

至此,申青石就在黃花觀落了腳兒,老百姓稱他為“青石道人”。幾年後,又收了歆陽子做徒弟。

因為黃花洞有了道觀,便經常有老百姓來這裏上香拜神。青石道人深得其師真傳,既懂醫術又懂方術,黃花觀被他打理的蒸蒸日上,每天來這裏上香拜神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特別是求子的夫婦,隻要在山上用碎石擺上一座一尺多高的尖塔形石堆,許下心願,來年必得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