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我爺爺也有收養孩子的心思,我奶奶一顆心總算落進了肚子裏。
不過,我爺爺隨後說道:“抱孩子可是件大事兒呀,咱得回家跟咱爹娘商量商量才行,特別是咱爹。”
“嗯!”我奶奶臉上依舊在笑著,欣快地點了點頭。相對而言,我太爺比我爺爺好說話,隻要我爺爺同意了,這件事兒,也就敲定一大半兒了。
很快的,就見山上幾個孩子跑在前麵,歆陽子快步走到後麵,等到了一定距離,歆陽子遠遠抱起拳頭,幾乎是喊著跟我奶奶和我爺爺打招呼的,那禮數、那客套勁兒、那熱情勁兒,讓我奶奶和我爺爺都覺得不好意了。
我奶奶忙扶著我爺爺從石頭上站起身,我爺爺也遠遠地衝歆陽子抱了抱拳,喊著跟歆陽子打了聲招呼。
等歆陽子從山上下來,走到我奶奶和我爺爺跟前的時候,早已是滿臉堆笑,整個人表現出的那種熱情、那種感激,真是難以用任何詞彙來言表。像這種人,就是所謂的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給他點水恩,他必湧泉報。幫助這種人,是最值得、最讓人欣慰的!
書說簡短。雙方一番客套以後,歆陽子熱情地把我奶奶和我爺爺請進了道觀。
這座道觀,才是黃花洞正兒八經的黃花觀,也正是歆陽子的師傅“青石道人”親手所建,再往上麵的另外兩座道觀,是在青石道人將黃花洞打理出名氣以後,山下的老百姓出資修建的。
這座道觀相對而言,是三座道觀裏麵最破舊、卻具靈性的。道觀裏麵很空落,除了四根木頭柱子,空無一物,連最基本的“三清神像”啥的也沒有,不過,在貼著山體的北牆上,有個天然石洞,洞口不大,也就兩米多高一米多寬。
歆陽子引著我奶奶和我爺爺由洞口走進石洞。石洞裏麵敞亮了許多,不過也不是太大,也就一間房子的寬度和高度,兩間房子的深度。
洞裏光線有點暗,不過還能把裏麵的事物看出個大概。走至半央,靠著東邊兒洞壁那裏有張石床,石床前邊有張石桌和一隻石圓凳。就在洞底最深處,有一尊巍然挺立的泥塑彩陶像,跟洞壁高低差不多。
我奶奶走近彩陶像仔細端詳起來,這是一尊女子的陶像,鳳冠霞帶、麵容姣好。也或許是因為工匠築塑的好,也或者陶像真的靈氣,整個兒看上去仙風飄渺、神異十足,特別是女子那雙眼睛,眼珠也不知道是用啥鑲嵌的,等歆陽子把石桌上的蠟燭點著以後,一雙眼睛居然熠熠放光。
這時候,歆陽子來到我奶奶身邊,請我奶奶和我爺爺到石床那裏坐下,歆陽子自己坐在了石桌旁邊的圓凳上。
我奶奶就想冒昧問一下,洞裏這尊女子陶像的眼睛為啥會發光,不過還沒等她開口,一名道童的聲音傳來,“師傅,茶沏好了。”
三個人聞聲同時轉頭,就見一名道童端著茶壺茶碗規規矩矩站在洞口,看那樣子,似乎不敢進來。
歆陽子忙起身走過去把道童手裏的茶水接了下來,吩咐道童一句,等道童離開後,轉身回到石桌前。
趁著歆陽子給他們倒茶的空當兒,我奶奶奇怪地問歆陽子,“您那徒弟,怎麼看著不敢進洞呢?”
歆陽子一邊給我奶奶倒茶,一邊回答說:“兩位有所不知,本洞乃黃仙姑修煉成仙之所,也是本觀的禁地,非具大德修為之人,不可進洞,不然,會玷汙了洞內的靈氣。”說著,歆陽子朝陶像眼睛看了一眼,“神像雙眼便是靈氣聚會之所,靈氣充盈,雙眼便會在燈下放光。”
聽歆陽子這麼一說,我奶奶和我爺爺麵麵相覷,在石床上有點兒坐不住了,這是人家的禁地,自己夫妻兩個居然冒冒失失跟著人家鑽了進來,說句不好聽的,這是在褻瀆人家觀裏的神威。
歆陽子看出了我奶奶兩個的窘迫,趕忙說道:“二位恩人大可安心,貧道既能請二位洞中一敘,心下自有分寸,二位於黃花洞有恩,黃花大仙天上有知,非但不會責罰,說不好還會賜予二位一番際遇。”說著,歆陽子又看了看神像那雙眼睛,“平日裏,大仙神像並無今日如此光亮,想來是因二位到來的緣故。”
我奶奶和我爺爺聽歆陽子這麼說,心下這才稍稍安定。
隨後,三個人喝茶閑聊一會兒,歆陽子問我奶奶,“貧道觀白仙姑氣色異常,此次上山,是否有事要找貧道?”
我奶奶一笑,感覺這歆陽子並不像他自己說那樣資質愚鈍,挺會看人的。我奶奶說道:“確實有事來找道長。”
歆陽子趕忙起身,雙手抱拳,“白仙姑請講,隻要貧道力所能及,必定全力以赴!”
我奶奶和我爺爺也趕忙從石床上站了起來,我奶奶挺尷尬的說道:“道長不必這樣兒,其實這件事兒,還跟村裏的怪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