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崔國公對大祈皇室忠誠,接到任命後連拿喬都沒有,立刻就走馬上任。
經過一個多月的繁忙準備,糧草備齊,到了六月,大軍出征在即,朝堂上又出了一件事,這次連錢太後都不得不出麵幹涉。
大祈皇室有個從開國太/祖時期就傳下來的傳統:凡大軍出征前,要由太子代替皇帝,親自送三軍到郊外,接著在三軍麵前誓師,也就是說些戰前動員的話。
之所以這件事要太子來辦,是因為太/祖時期,有一次興兵攻打高麗,當時太/祖抱恙,就讓自己的長子替他誓師,後來大軍大勝而歸,長子也被封為太子,這項傳統就被保留了下來。
大祈皇室認為國之儲君代表著國家的希望,由太子代替皇帝誓師乃吉兆,即便皇帝還沒有立太子,也要選一位皇子代替,除非皇帝無子,或者皇子年紀太小。
曆來代替皇帝誓師的皇子,就算當時還不是太子,最後也會被封為太子。所以這次誓師,關係到未來儲君立誰,不但朝堂前風雲湧動,後宮中的諸位也紛紛坐不住了。
太昌帝自然是想讓皇次子沐涵去誓師,但他知道這事非同小可,不敢貿然決定,隻是先透露了意向,以他的想法,隻要他表露出偏好,下麵自有溜須拍馬的臣子來附和他。
為此錢太後把皇帝召去長談了幾次,皇帝氣悶,畢竟是自己親娘,他不好忤逆,隻能讓皇次子沐涵多去太後跟前撒嬌討好,博太後歡心。
沐澤也常去錢太後的慈寧宮請安,所以連續幾日都碰見沐涵。
邱敏心裏著急,這次誓師關係到沐澤前程,她自然是希望差事能落到沐澤頭上,可皇帝一心一意想抬舉皇次子,就連錢太後被沐涵連續幾日刷好感度,都有些鬆動了。
“殿下,你說那皇次子明明是個男孩,怎麼撒嬌獻媚的功夫比女孩還強?”邱敏忍不住埋怨,她擔心錢太後那會鬆口,勸沐澤道:“要不你也學學皇次子撒嬌賣萌?”
沐澤麵無表情地瞟了邱敏一眼,忽然一把摟緊邱敏的腰身,把臉埋進她胸`前使勁蹭蹭蹭,甜膩膩地叫道:“邱敏~你是要我這樣子撒嬌嗎?”
邱敏雞皮疙瘩起一身,慌忙把沐澤推開,兩臂捂在胸口上:“算了,你還是恢複原樣吧!”
沐澤繼續頂著一張麵癱臉。
邱敏發愁:“要是誓師的差事最後落到皇次子頭上怎麼辦?”
沐澤倒不是很著急:“殷士傑不會那麼容易讓父皇順遂的。”他通過王皇後幫忙,出宮見過殷士傑幾次,如果他沒料錯,明日朝堂上應該會很熱鬧。
殷士傑果然不負禮部尚書之名,次日早朝上了一份奏折,從夏商周時期的宗法製度說起,一直說到本朝“無嫡立長”的開國法典,他身為禮部首席官員,論起製度宗法,誰能說得過他?
為了證明皇長子才是最適合的誓師人選,殷士傑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洋洋灑灑上萬言,直把皇帝說得臉色發青,就差沒有口吐白沫。
太昌帝暴怒,又辯論不過殷士傑,便威脅要廷杖打死他。
殷士傑把脖子一梗:“老臣上朝之前就在家中準備好了棺材!”
大祈的官員向來以骨頭硬著稱,皇帝打他們板子,他們不但不怕,反而覺得這是榮耀,說出去倍有麵子:老子不畏強權,連皇帝的無理要求都敢駁!
盧膳起兵造反前,殷士傑和一幫官員因為彈劾林海升觸怒過太昌帝,可這些人被皇帝罷官後,因為敢於對抗奸佞,在民間的聲望反而水漲船高,無人不誇,無人不讚,天下學子皆視其為楷模,紛紛寫詩稱頌。如果殷士傑這次再被皇帝打板子,更加向百姓士子們證明了他傲人的風骨,這是光宗耀祖的好事,肯定會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