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下載於,如需更多好書,請訪問 】
易之道 之 古屍疑雲
作者:葉落秋傷
古屍
湖南省博物館,座落在長沙市東風路50號,與烈士陵園和動物園相鄰,是長沙市著名的旅遊勝地。
張亞楠,一名博物館的導遊兼解說,在崗工作已有半年多,因為形象氣質好,表達能力強,再加上理論功底深厚,所以一直被館領導所器重,一有重要的團體或知名人士來此參觀,解說任務便會落在張亞楠的身上。
最近館內運來了一批古屍,是剛剛從湘西的某個地方出土的。
據上麵下發的資料顯示:屍體共有十三具,大概的年限為明朝末年,在入棺前曾做過風幹處理,保存的比較完好,五官形體均能依稀可辨。
至於古屍的身份考證以及確切的出土地點,資料上卻沒有作任何交代。
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紛紛而至,有社會學者,有知名人士,當然也少不了好奇的普通老百姓。
他們都懷揣著對古屍的好奇與心儀,穿梭於展廳整齊的玻璃棺槨間,不住地發出嘖嘖稱奇的聲音。
雖然上麵下發的資料有限,但張亞楠的講解卻仍是繪聲繪色,在有限的資料上添油加醋的渲染一番,就像講故事一般,讓聽者不覺原始資料的缺陷與不足,同時也為她自己的講解贏來了讚許的目光。
隻有少數遊客提出一些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大多是一些無稽之談:什麼古屍會不會複活呀?古屍能賣多少錢呐?什麼東西可以鎮壓古屍?對於這些豪無厘頭的問題,張亞楠一般都莞爾笑之,不予回答。
省裏對此事也十分重視,特地派來幾個古屍研究員,在省文物局馬主任的帶領下,專門負責古屍的維護工作。
明日,又要從陝西過來一批參觀團,據說是陝西古文化研究協會的。
館裏十分看重此事,博物館的劉館長把張亞楠叫到辦公室,親自受命於她,並囑咐一定要關照好這批同行,不要失了博物館的體麵。
張亞楠私底下又將那簡單的資料看了一遍,開始在心中醞釀明天的講解詞——聽劉館長說這批人不是專家,就是學者,可不像普通的遊客那麼好應付,因此一定要好好準備準備。
第二天的上午九點,一輛超長的大巴停在了博物館的大門口,隨著車門的打開,一支老少參半的眼鏡隊伍,從車的兩個側門分流而下。
一個拿著古文化研究協會小旗的花白老頭,不斷地在人群前吆喝著,後又絮絮叨叨說了一陣,然後帶領隊伍朝博物館內走來。
說這是眼鏡隊伍,一點也不為過,這批人百分之九十都帶眼鏡,隻有那麼幾個眼前透亮的,恐怕還是旅行社的工作人員。
張亞楠迎了上去,熱情地招呼道:“大家好!我叫張亞楠,是這裏的導遊兼解說。一會兒將由我引領大家進入展廳參觀,有什麼問題盡管向我提出,我會給大家一一解答,希望大家多提意見,給予指導。”說著,麵對隊伍深深的鞠了一躬。
帶隊的花白老頭接口道:“張小姐不必客氣,我們是來觀摩學習的,一會兒還有許多問題還要麻煩張小姐呢。”
張亞楠欣然一笑,客氣了幾句,然後引領隊伍進入展廳。
在精致的十三口玻璃棺槨前,人員迅速地分散開來,圍著古屍仔細地參觀著,不時小聲地交流意見。
偶爾會有兩三個年輕的小夥子眼神偷偷地在張亞楠身上打轉,看來是被張亞楠清麗可愛的模樣所吸引,一時竟忘了本職工作。
張亞楠拿出擴音器,大聲的講道:“這十三具古屍,於2006年5月出土於湘西。據有關專家考證,此古屍為明末製作,大約距今300年,在下葬前曾經過藥物處理,再置於陰涼處風幹,而後埋入地下。經過百年滄桑,此古屍一直保存完好,沒有出現任何分解腐化現象,簡直就是人類文明曆史的一大奇跡。”
圍著古屍的參觀人員對張亞楠的講解並不是很在意,一個個頭也不抬地看著古屍,這很出乎張亞楠的預料。
過了一會兒,那個帶隊的花白老頭走到張亞楠麵前,禮貌地說道:“你好!張小姐,我是陝西古文化研究協會的副會長——陳學義,也是這次觀摩團的領隊。我想問一下張小姐,這批古屍確切的出土地點在湘西的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