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登極(1 / 2)

四月初一, 大吉。

顧衡晉陽稱帝, 國號晉。

四月初一, 大吉。

顧衡晉陽稱帝, 國號晉。

是日,舉國同慶, 大赦天下。

顧衡一口氣給自家的祖宗們追封了一串的皇帝皇後。當年顧衡發達以後就給顧家修了家譜,顧家本是農戶, 修的家譜往上數也隻能找出來三代, 可以說是很寒酸了。據說原本有人建議顧衡把顧家淵源追溯到顧姓名門, 可以與吳郡顧氏聯宗, 被顧衡拒絕了, 他說何必攀附名門,從他以後顧氏就是名門, 傳家百年未嚐不是新的世家。

如今顧衡登基,他們這一支顧氏就是帝王之姓了。

追封完了祖宗, 就輪到給活人封了。

出乎大部分人意外的, 顧衡把原配妻子曹氏封了皇後,當了多年晉王妃的朱氏隻封了一個貴妃。

封後的事宜顧衡早有主意,聖旨一下曹朱二人的名分就算是定下了,哪怕曹氏還沒有冊封大典, 後宮內外, 已經把曹氏當作皇後來對待了。

不過曹氏當上皇後隻是後宮和大臣們表示了震驚不解, 民間卻很是歡欣喜悅, 受過曹夫人湖陽縣主恩惠的百姓們可念著曹夫人的恩情呢, 體恤百姓的曹夫人才是母儀天下的最好人選。

至於朱氏的貴妃,雖說是四妃之首,下頭除卻一個出身官宦之家的吳淑妃家世勉強拿得出手,另外一個同為四妃之一的柳賢妃就很令人沉默了,出身教坊的柳氏母以子貴,成了四妃的最後一位。

堂堂世家出身的晉王妃最後淪落到與教坊出身的柳氏並列,這就很令人尋味了。與皇後的冊封大典不同,妃子們的冊封就隨意得多,顧衡登基後的第五天恰好吉日,朱貴妃、吳淑妃、柳賢妃三人就一同冊封了。

據說當日朱貴妃回到長春殿氣得摔了剛拿到手的金冊玉印。顧衡聽說後,沒有斥責,隻是吩咐下來,朱氏為妃不能居正位,令她搬離位於晉國皇宮中軸線上的長春殿,賜居沉香殿。

沉香殿可是剛死了一個玉夫人,並且玉夫人的死因不論是明麵上的染了疫病,還是內裏的不可深究,都是極為晦氣的。朱氏這才慌了,讓顧昭昀去求了情,顧衡這才改了主意,然而長春殿朱氏是不能住了,最後隻得搬去了偏宮含露殿。

這樣一來朱貴妃就徹徹底底的成了普通妃嬪了。這可與當初曹氏封為鄭國夫人與朱氏的晉王妃不分軒輊的時候不同,當時曹氏的一應待遇都是比著晉王妃來的,就連住的長壽殿也是正正經經的正宮,隻是長壽殿原本是準備給太妃住的地方罷了。

既然長春殿空了下來,按理曹皇後應當搬去與存心殿前後守望的長春殿,曹氏卻說已經住慣了長壽殿不肯遷宮,於是榮華了半世的長春殿徹底落寞下來,要再次被啟用,隻有等下一位皇後來住了。

顧衡的姬妾算不上多,封了幾個妃子後,剩下的胡亂封了才人、美人,連住處都不用變,也算得上是皆大歡喜了。

處理完了後宮,接下來就是兒子們。

晉王世子顧昭明是皇後嫡子,又是長子,自然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人選,尤其在後位塵埃落定的情況下,幾乎沒有任何大臣有異議地,顧昭明順利當上了新帝國的太子。陸氏也就成了太子妃。

顧衡的二子,早逝的原晉王世子顧昭陽被追封為晉王,從這個封號就可以看出顧衡對這個兒子究竟有多寵愛了。雖然沒有追封為太子,但一個晉王的封號足矣。趙惠勻也因此成了晉王妃,據說新晉王妃覺得這個封號有點晦氣。

三子顧昭暉封了永王,封號不上不下很平常。大家都覺得正常,因為柳賢妃出身實在上不得台麵,皇三子受影響封個永王也差不多了。

然而四子顧昭昀的封號一出,大家也就不覺得永王的封號一般了,因為顧昭昀得封安王。永安永安,很是令人琢磨啊。明眼人都看出來了,朱氏和安王在皇帝陛下麵前是失了寵了。要不然怎麼會如此打臉,都被母妃是教坊女樂的永王壓在下頭了。要知道如今永王在軍中,可是單獨領了一支忠勇軍的。安王隻是在朝堂上聽政罷了,一點實職都沒有呢。

晉國不大,所以不論永王也好,安王也好都是沒有封地的,全都要住在晉陽。正好前段時間抄了許多高門大戶,司造局趕趕工就能在年底把兩位王爺的王府改造出來。顧衡大手一揮,就定了兩個兒子提前出宮建府。

孫輩們的封號也很容易,顧容頊就封了平城王,顧容婉為嘉寧郡主。

而顧容安竟直接封了公主。

早在曹氏被封為皇後就驚掉了一地下巴的大臣們,在聽到皇帝陛下這樣隨心所就封了一個公主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又掉了一回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