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位子,而一個能針對皇後和太子的幕後黑手不查清不除掉,皇帝才會寢食難安。
楚王便道:“通敵是真的,隻是誰在通敵卻是另一回事了。”
衛先生輕聲勸道:“王爺小心。草民祖父都能善終,但這些年坐鎮西北的,倒是沒誰有個好下場。”楚王不是這些年來唯一一個坐鎮西北的宗室實權親王,能不能“例外”,衛先生不太樂觀。
卻說衛先生在走神,楚王見狀也放飛了思緒:他得想想怎麼和皇帝彙報,更得琢磨好怎麼把這些事告訴妻子,還不會導致妻子惱怒之下輕舉妄動。
與此同時,一千多裏之外的京城,任微帶著小胖子擺了儀仗,大搖大擺地回了娘家忠勇伯府。
忠勇伯府正門大開,伏家人站得整齊,恭迎她和小胖子進門。
牽著小胖子的手下了馬車,任微便看到了低眉順眼的張氏:看來她回來之前已經讓老太太或者伏三爺教做人了。
任微也很嫌棄勢力無情的伏家人,但再怎麼樣也比又蠢又壞又心氣極高的張氏略微順眼一點。
前兩天繼母張氏帶著十姑娘拿著太妃給的帖子上了王府的門——這事兒在張氏出門之前,原主祖母老太太和原主生父伏三爺的確都不知情。
趁著兒媳婦孫媳婦都在,老太太在自家的廳堂裏誠懇道,“她是她,伏家是伏家。”
原主在伏家人麵前是個外柔內剛的姑娘,當然氣急了也會翻臉不認人,但這種情況十分罕見。
於是伏家人始終心存希望,哪怕原主跟娘家不怎麼親近,再加上伏三爺的確因為女兒出嫁而升遷……有胡蘿卜在眼前吊著,伏家人不會和張氏一樣願意敗壞她,扯她後腿,在沒有相當利益的前提下。
這次老太太和伏三爺都站在原主這一邊,不打算給張氏留什麼顏麵,即便張氏給伏三爺生了唯一一個活到十五歲以後的兒子。
伏三爺不是孩子少,而是孩子的成活率非常感人,不管嫡出庶出都一樣。成活的孩子目前就三個,物以稀為貴,伏三爺比他兩個哥哥對待子女要真心得多。
另外原主其實有個同母弟弟,可惜在五歲的時候夭折了。
話說大齊朝民風奔放,比漢唐時更寬容,避嫌歸避嫌,卻沒什麼關於男女大防的苛刻要求和規矩。所以一家人坐在一處說話,伏三爺麵對出嫁的王妃女兒連個屏風都不用隔著,“我會管著她。”
張氏忙道:“是我豬油蒙了心,王妃千萬不要同我計較。”
繼母張氏真心認錯悔過,不存在的。
先為親生女兒預定楚王側妃,更夢想著通過太妃王妃鬥法,她好火中取栗,把女兒順順當當地送入王府之中。
畢竟太妃見不得王妃好……隻要讓王妃難過,太妃八成樂意。她其實也是。
但她忘記了……她不僅沒問過繼女的意思,更忽視了楚王本人的想法。
話說張氏原本是小官之女,那會兒隻配給伏三爺當姨娘。衛夫人死後,張氏的大哥開始發跡,幾年前官至五品,雖然是冷衙門裏的五品官。
五品官的親妹子不好為妾,除非你是宗室,伏三爺又沒有另娶之心,看在孩子的份兒上就把張氏扶正了。
張氏搖身一變,做了正房太太,不過出身和能耐都十分有限……和結發妻子衛氏相差甚遠。但事已至此,伏三爺也隻能盯緊這個不省事的繼妻,湊合著過日子。
如今滿屋子娘家人都想她趕緊原諒張氏,任微選擇演技上線,她大學以及讀研的那些年可是學校話劇社的骨幹,淚水說來就來,甚至能立時哽咽,“一個勁兒拖後腿的娘家算是怎麼回事兒呢?我親妹子看上了王爺,王爺回來我得問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