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項瑩離開後的一個多月,安安收到了她的來信。隨信而來的,還有一個巨大的包裹。裏麵是項瑩整理的最新的醫學資料。這份資料對於缺乏書籍資料的衛生所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安安在衛生所專門收拾了一個房間出來作為閱覽室,裏麵放置著幾個簡易的書架。書架上隻有寥寥幾本醫學書籍。還是黃軍醫和安安自己手抄的幾本。兩人都有意識的想要增加這個閱覽室的書籍。並且鼓勵班裏的女兵們來學習。
安安也知道,如今能夠跟隊出任務的軍醫隻有自己一個了。能跟隊的衛生員也不太多。她和黃軍醫有意識的加大培養新兵的力度。三班的幾個女兵也不是不識好歹的人。她們能夠理解安安和黃軍醫的目的。所以她們都拚命的學習著這些醫療知識。
看見三班的女兵們這麼努力的學習。一班和二班分到衛生所的女兵們也跟著在一起學習。安安和黃軍醫有時候還在晚上給她們講課。黃軍醫主講外科手術的要點。雖然這群女兵們不動手術。但也會成為手術的助理。
安安主講中醫方麵的知識。學習中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情。安安主要講的也就是一些常用的中醫藥材處理。以及團裏麵所需要的一些藥劑的配製方法。並且詳細的給她們講解了草藥知識。
兩人自發組織的培訓班,讓一群衛生所的女兵們在短時間內迅速的成長著。
時間跨過了1973年,而春節也近了。部隊裏也處處洋溢著過年的氣息。這天休息日,上麵發話了,說女兵們辛苦了,同意她們去縣城逛逛。安安本來就是享受幹部待遇的,幾個月下來都存了兩百多塊錢了。一群女兵們都歡歡喜喜的上了一輛大解放,雖然有篷布遮著,可是車開動時還是凍得一群人直打哆嗦。不過能夠出門,讓這群女兵們興致高漲。一路上說說笑笑的也就到了。
三十個女兵們從大解放上跳下來,成為了縣城裏的一大景觀。這個縣城很小,但畢竟通火車,所以設施也算齊全。快過年了,雖然如今不允許個人私自擺攤,但街上的行人還是很多。特別是供銷社,簡直是人山人海的。安安跟班裏的人商量了一會兒,決定先去照相館。1974年1月,安安照了這輩子第一張相片。她幻想著自己站在鏡頭前,穿著軍裝,英姿颯爽的樣子。可惜冬天穿得多,照相館裏麵沒有暖氣,安安可不敢作死脫下軍大衣。照相館的老師傅見是一群女軍人,連忙笑嗬嗬的來打招呼。
這個時候的彩照都是照相館師傅用顏料自己塗上去的。照一張彩照還貴的死人。安安到底沒有舍得花那個錢。隻是照了黑白的照片,加了點錢請師傅快洗出來。老師傅說快洗也要三個小時以後,安安一群人便先出去逛街了。這裏也屬於大東北地區,好多東西靠山屯都有。最後安安還是決定去供銷社人擠人。想著自己即使將錢和票寄回去,家裏的人也舍不得用,還不如自己買了布寄回去,讓家裏人過年能穿上新衣服。
平時大家對軍人很是尊重。可在供銷社這群大媽大嫂眼裏,能不能搶到年貨才是最重要的。安安將軍大衣脫下來,扔給一邊不買東西王春花,便殺進了這群搶年貨的大軍中。最近幾個月的鍛煉頗見成效,安安一會兒就擠進了前台。她看著櫃台上的布,摸了摸,粗棉的,安安連價都沒問,直接開口道:“同誌,這灰藍色的棉布來三十尺。這種醬色的來十八尺。”一句話讓四周一下子靜了下來,一群采購年貨的娘子軍們都驚訝地看著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