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回了家,陳家的人都圍在那裏看安安得到的軍功章。她是陳家這一代第一個得到軍功章的人。陳元生用布滿老繭的手輕輕地撫摸著那個個人一等功的勳章,險些老淚從橫。這是老一輩經曆過戰火的老軍人才會有的情懷。良久,陳元生將裝軍功章的盒子關上,鄭重地遞給安安。他用手抹了抹即將湧出眼眶的淚,然後發現兩個增外孫正用好奇的目光看著他。陳元生伸手摸了摸他們的小腦袋,輕輕地笑了:“等你們長大了就能明白了。”

兩個孩子這才似懂非懂的點點頭。他們指著安安手裏的盒子問道:“什麼事軍功章啊?”

“軍功章啊!”陳元生用懷念的語氣說道,“就是專門獎勵在軍隊作戰、訓練、執勤、科研等軍隊建設中,作出突出成績的立功人員的獎章。”

兩個孩子還不太懂這意味著什麼,但兩人覺得軍功章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阿福問安安:“那媽媽就是立功人員了。那爸爸有軍功章嗎?”

“有的。”安安摸了摸他們的頭道,“你爸爸現在在軍營裏,不能隨便出來。所以你們暫時看不見他的軍功章。你們的爸爸在前線英勇殺敵,數次立功,一定會有軍功章的。”

原來爸爸也是英雄啊,阿福和阿壽這才滿意的點點頭。看著兩個孩子煞有介事的點頭,一群人都有些忍俊不禁。

安安將自己要在職讀研究生的事說了出來。家裏的人都很支持她。其實安安做這個決定,對在家裏人看來說是最正確的。一來他她不用上前線,二來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固定,能夠更好的陪伴家人和孩子。畢竟兩個孩子還小,家裏的男人們長期在軍營裏。女人們除了項奶奶,張慧也是有自己的事業要忙的。但是奶奶畢竟年紀大了,總不能總指望著她來幫忙帶孩子吧。雖然他們家也不缺找保姆的錢,可是在孩子成長階段,由自己的父母親自教育陪伴是最好的。

四月份,安安正式到首都軍區總院上班。這一回她還是主要在中醫科坐診。平時跟住院部的主治醫生們一起巡房,協作整治。楊教授實現了自己的承諾,親自帶安安。安安每周還要給首都軍醫大的同學們上外語課。一時間,安安覺得自己也並沒有比以往閑到哪裏去。不過安安覺得這樣的生活過得很充實。

兩個孩子在家裏看到了安安給學校的同學做外語課備課。對於自家媽媽嘴裏嘰裏呱啦說著自己聽不懂的鳥語,阿福和阿壽感到非常的新奇。兩個小家夥也嚷嚷著要媽媽教自己。對於孩子願意學習新鮮事物安安是支持的。但是安安對於做事隻有三分鍾熱情的現象非常的排斥。

安安蹲下身,視線與杆子平齊。此刻她用與孩子平等地位的語氣問道:“項虎,項豹,學習一門外語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語言這種東西沒有捷徑可走。隻能是多讀多寫多聽。這個過程最開始是新鮮的,而後麵很長一段時間,你們會覺得枯燥。你們確定要學習嗎?要知道你們一旦開始學習,我就絕不會允許你們半途而廢的。”

阿福和阿壽一聽媽媽叫自己的大名,就明白媽媽對這件事是相當的認真。雖然兩個孩子與安安再一次見麵相處不過兩三個月,但足以讓兩個聰明的孩子認清楚安安平時對事對人的態度。一般來說,安安叫兩個孩子都是叫小名,這樣顯得比較親切。但一旦安安跟兩個孩子說正經事的時候,安安都會叫他們的大名。

阿福和阿壽這幾年在項家和陳家老兩口的教導下,已經學會了獨立思考。雖然因為年紀小,他們思考問題並不全麵。但家裏麵的人都會尊重他們的意願。這在這個時代甚至是在以後,都是很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