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諷刺意味的是,很多火災都是由他和他所有的消防隊親自撲滅的,他還因為救火英雄等稱號被多次表彰和提拔。他被捕前已經是消防局的警長頭銜,還曾經參加過兩次美國消防調查員年會。
抓捕他的偵探曾認為他放火的動機是為了工作業績和職務的提升。
但從他家中搜出的自傳小說,暴露了他的心理原因。他在書中說:‘火就是我的戀人和情婦,我愛她。’
這句話代表了縱火者們典型的變態情結。沒有什麼事與人能超越火所帶給他們的激情。
讓人唏噓不已的是,很多縱火犯從小夢想的職業就是消防員。
“約翰.奧爾被判處了終身監禁,不得假釋。”謝雷指著案卷的最後麵的紀錄,“他怎麼可能再出來作案?”
“他越獄了,南加利福尼亞監獄傳來的消息。”Grissom說。“他從監獄裏憑空消失。”
“六十歲的越獄者嗎?”謝雷不解地說,“他的作案類型主要是大型的縱火案,並沒有虐待和焚屍的先例。什麼原因能讓他轉變風格成為焚屍者呢?”
“也許這些年的監獄生涯讓他改變了。”佟陣說,“憤怒的性虐待與憎恨同性戀,這些情緒都會在監獄中形成。”
“那麼艾利克斯的事怎麼解釋呢?他用什麼方法控製一個不到二十歲的男孩做他的同夥。他們甚至連認識的機會都沒有。”謝雷說。
佟陣將案卷從謝雷手中拿過來放到一邊,“是啊。所以我們繼續看下一個案例。找到可能性最高的那個。”
佟陣將自己篩選出的案卷放在茶幾的中央:
“這個縱火者比約翰更加接近我們的理想凶手,第一次被捕時的年齡是二十八歲,第二次被捕時三十八歲,現在應該有四十五歲左右。稍微與凶手側寫不符的是,他外表英俊瀟灑,討人喜歡——喬治.凱勒。”
“是保羅.凱勒。”謝雷糾正道。“喬治.凱勒是保羅的父親,一個善良而賦有責任心的企業家。”看到大家都很認真地看著他,謝雷解釋道,“這兩起縱火案我都做過重點研究,非常熟悉了。保羅的縱火案雖然沒有約翰.奧爾那樣賦有影響力,但對於心理學方麵,他更有研究的價值和意義。保羅.凱勒,不符合人們心中的罪犯形象,他出身在富有的家庭,擁有一對有責任心的父母,受過高等教育,家中的長子,是父親企業鐵定的繼承人,工作能力強。”
“這樣的人是怎麼變成一個罪犯的?”Greg忍不住問道。
謝雷輕輕地舒了一口氣:
“有的時候,那些生長在溫室中的花朵,他們的心理更脆弱。保羅在12歲時曾經受到過一位消防員的性騷擾。
但他並不是從那時開始放火,他在28歲婚姻出現危機時,才開始第一次縱火。而且與其它縱火者不同的是,他會留在現場觀看,每當看到消防員們焦頭爛額、筋疲力盡的樣子,他就會感到很開心。
不過他也承認他這樣做也是因為非常喜歡火,單純的喜歡。
良好的成長環境,曾幫助他壓抑住自己的這種想法,但當他感覺到婚姻失敗時,他完全控製不住自己了。
不過在保羅的連環縱火案中,他沒有燒死過一個人。可見他的本性中還有善良的影子。他在入獄十年後因為良好的表現被提前釋放,出獄後,他投身教會,但依然控製不住自己放火的衝動,在連續燒毀了鄰居的房子之後,他投案自首了。
他自首時對警察說的話,讓人印象深刻:
‘無論我到哪裏,我都無法真正擺脫內心的瘋狂,火焰帶給我無與倫比的興奮。趁我現在還有一絲清醒,我不能再讓自己犯錯了。我希望有人能夠製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