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輕笑著吻了他一下。
自從沈廷文表白,胤礽答允給他一個機會後,兩人單獨相處時常常會有些曖昧的小動作,但還沒有更進一步的親密。宮裏、胤礽身邊處處都是老康的眼睛,胤礽現在還沒有子嗣,性向和與女人的關係也還沒有讓老康放心,他並不打算將沈廷文置於危險境地,沈廷文最聰明的人,當然也不會想不開自找死路。所以兩人目前還隻是默契地、有耐心地曖昧著。
大阿哥胤褆對胤礽的這樁婚事的反應是假惺惺地道喜,還送了一份厚禮,至於心裏怎麼想的就隻有自己知道了。他自己的婚期也定下來了,就在今年十月份,還在胤礽前邊。
菱菱出生那晚胤褆借酒發瘋之後忽然變得對胤礽親近起來,有事沒事就找胤礽喝酒說話聯絡感情,態度親昵的讓胤礽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加之心知肚明他打得什麼主意,厭惡更是加了十倍。但名義上兩人是親兄弟,他還沒犯什麼大錯,胤礽也不能拿他怎麼樣。至於私底下的小動作,老康一向是不管他們兄弟之間的爭鬥的,這是磨練,如果胤礽連自己的兄弟都對付不了,他也沒資格登上那個寶座,登上了也守不住。在這一方麵老康是冷酷的。
當然,老康並不知道他們之間的矛盾是什麼,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沈廷文那樣有一雙擅於發現JQ的眼睛。隻有有情人的眼睛才會那麼敏[gǎn],況且是兩位地位最尊貴的皇子,誰敢那麼想。
除了這兩個人,和大小蘿卜頭們有些“哥哥可能會被搶走”的憂慮吃醋之外,別的人的都是真心祝福胤礽。至少表麵上對這樁婚事很看好,這可是老康親自挑選的。
康熙三十一年上半年,朝堂上基本沒有什麼大事,平平順順過去了,但民間卻接連有四位思想、書畫、理學、地理學大家去世,胤礽親自遣人去吊唁,並說服老康對四人追封了榮譽,並在朝廷邸報上通告天下,而且表彰宣揚隻是針對他們在學術方麵的成就,不牽涉其餘,極盡哀榮,還乘熱打鐵讓禦製書局印刷出版了他們的遺作,並付給了他們後人稿酬。
這可以說是一個曆史性的創舉,從來讀書人有了大作,都是自己掏錢印刷出版的,沒有錢就印不成,所以古來圖書才會有那麼多孤本。朝廷公開付梓,這是多麼大的榮譽,而且竟然給潤筆,這真是天恩啊!
但胤礽不但付與稿酬,還明文規定,以後出版了現世作者的作品要統統根據印刷板數和作品質量付與稿酬,作者逝去五十年內仍然享有著作權,並且讓印書局成立了一個審文部,凡願意讓自己大作出版的都可以前去投稿,不論類別——他想藉此建立一個較正規的出版社。
這幾年由於他不遺餘力的提倡扶持學風,社會上的風氣已經很是自由活躍,東西方的意識形態和科學文化交流衝突已經很開放,見多識廣的京城人連街上的小孩子也不再認為黃毛綠眼睛就是夜叉鬼,有些見識的秀才先生們動輒就要爭論一下到底是“天圓地方”還是“地如雞中黃”,顯示一下知識的淵博。自然學家科學家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這回他借四位大家的逝世以官府名義公開推動這一把,更是將這種風氣推動到了一個□。先生夫子們也不再盯著誰家姑娘沒裹小腳,哪家寡婦多跟男人說了一句話。
胤礽多年的引導經營已漸見成效。
三十一年下半年的八月,又是三年一度的鄉試時間,在老康二十多年來不懈地努力下民心已漸漸歸服,近幾次的科舉已不再像康熙初年那樣慘不忍睹,連報考的人數都湊不齊。安定的生活,已經讓百姓開始漸漸忘卻前朝,而老康(?),尤其是胤礽對於自然科學和人才的重視和禮賢下士,也讓士子們人心歸攏,這讓老康和胤礽都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