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風光得意,那日騎馬遊街,就被吏部郎中家的嫡女看了去上了心,一心想要嫁過來。她家父母拗不過自家女兒,便隻得同意。
這裏說的尤虞,卻是尤二爺在放外任的時候與尤虞她娘章芸娘生的。
尤二爺放外任的時候,二奶奶沈氏正懷著老二不能遠行,因此就讓通房紅梅跟了去。可惜山高路遠紅梅在半路上就染了風寒居然沒了。
尤二爺雖然隻外放了兩年,卻在頭年的上元佳節認識了章芸娘。
章芸娘家中父早歿,老母帶著兄長與芸娘獨自過活。兄長章信早年中了秀才後屢試不中,一心想要謀個差事。得知尤二爺對芸娘有意後親自上趕著巴結,又虛吹自己的妹子是宜男之相,硬是讓芸娘做了外室。
尤二爺自是不敢告知沈氏知曉,因沈氏已經連生兩女,便一心想得個兒子。
尤虞出生,二爺很是失望,取名為餘,多餘之意。
二年後,二爺回京述職,並未想過要帶上章氏母女,隻把那處獨門小院給了章氏,又給了一些金銀錢帛,生生將她們打發了。
這些個餘娘並不知曉,她天生好動,雖長得集了父母之所長,但是性子野極了。
天天跟著街坊中的一群男孩子,下河摸魚,用彈弓打鳥,六歲便打遍街坊那群男娃子未逢敵手。
打得那群孩子們都服了餘娘,直呼大王。餘娘張口一個小爺閉口一個小爺,威風極了。
常年在外,全身被曬得黑紅黑紅的,像極了泥猴子。芸娘全無管教之意。
隻可惜好景不長,餘娘八歲那年,芸娘那得了重病,不久便去了。
她舅舅章信欲占餘娘的宅子,又聽說了元妃之事,就讓自家婆娘帶著餘娘去京中認祖歸宗。
她舅母林氏就是個潑辣戶,在長亭伯府前鬧得人盡皆知,把二奶奶沈氏直接氣病了。二爺心虛早不知躲在哪裏不肯見人,最後這場鬧劇還是讓惜花娘子收了場。
惜花娘子知曉雖然小女兒做了娘娘,但是還是家底太薄,男兒們短時間內不能成器,隻能靠聯姻將家族撐起來,這女兒自然是多多益善。
故而將餘娘入了族譜,改名虞娘,取為為安樂之意。
☆、金剛
惜花娘子見虞娘五官生得不錯,隻可惜這身皮囊真真是都泛紫光了。隻得好生養著,看虞娘這性子隻怕是個執拗的,並不見得好管教。
惜花娘子將虞娘安排在了翠旖閣,指了莊嬤嬤教導她,又派了兩個二等丫鬟服侍。虞娘為她們取名為青團和果子,倆人心中一陣惡寒,心想這五姑娘還真是個吃貨。
二房光是姑娘就有四個,算上大房頭上共有七個姑娘。虞娘第二天光是認臉就天昏地暗,虞娘有個毛病,就是有點臉盲,一般一個人在她麵前可能晃十天半個月如果不熟虞娘也認不出來,更何況這群嬌滴滴的姑娘們,虞娘看著生怕說話聲音大了再把她們給吹化了。
大姑娘嬌娘,二姑娘嬉娘比虞娘大五歲,三姑娘婉娘,四姑娘妍娘比虞娘大三歲,虞娘行五,下麵還有六姑娘嬋娘比虞娘小三歲,七姑娘嫻娘最小比虞娘小了五歲。
別看姑娘們這麼多人,小爺還真不多,就三人,大房兩個二房隻有一個。還真真是陰盛陽衰。
佑哥就是二房的獨苗苗,沈氏的心頭肉,是沈氏有了大姑娘四姑娘後才有的,今年才五歲,能說會道的讓沈氏疼愛得不得了。
如今乍暖還寒,天剛亮,翠旖閣便亮了燈。
青團將虞娘喚了起來,虞娘心中十分不滿卻不言語,這才卯時三刻就要起床,辰時還要去給二奶奶請安,之後還要給太太請安,真真是一群半老婆子自己睡不著就想著法子摧殘她們幼小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