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段(1 / 3)

不與靖淩追問機會,陽焰拉著靖淩遠離門扇,免得真被人聽了去。靖淩已好陣子

沒見陽焰喜眉笑眼毫無掩飾,雖仍懵裏懵懂,卻也沒想多問。如今重要的是宮中情勢,

他該要怎麽幫陽焰。

那日三殿下返京,身旁帶了新護衛,再不見餘襄身影。三殿下堅稱早與餘襄撕破

臉,且也已呈報朝廷。何況若遣餘襄行刺,理所當然會懷疑至他頭上,他可沒必要為

無關之人擔罪,末了還道若僅為這事要他放下戰事返京,未免太小題大作;何苦不趕

緊緝捉刺客,省得再有人受害。輕描淡寫將事情撇得一乾二淨。

麵對官員質詢,三殿下總能對答如流,一一辯駁,似早有了周詳計畫推演。巧的

是,三殿下方抵京沒多久,來自淮安的快馬加急傳來曹國舅戰死沙場消息,讓人難不

做文章。

執政王四殿下對這事始末興致缺缺,又因曹國舅之事焦頭爛額,這事便延宕耽擱

了下。在聖上示意下,三殿下得暫時留在京城,美其名是休憩,不過怕三殿下再執兵

權。四殿下雖不將三殿下放在眼底,卻也不想他握有太多實權。

而懷寧……與懷寧仔細深談勸說幾日後,廟堂上再次見麵,俊秀臉龐已不見熟悉

稚氣,取而代之的是與陽焰略略相似的淡漠疏離,一般的冷然,對朝政展露出的野心

不下六殿下。恰巧三殿下返京,如今懷寧空閒之時便往三殿下那跑,似下定了什麽決

心。

靖淩沒有問,問了僅讓自個難受,一夕長大有多痛,他不是不懂。

因懷寧與三殿下走得近,也讓宮裏吹起風言風語指責懷寧行徑,不想辦法挽救自

個娘親胞兄,見三殿下抵京反倒早早卸甲倒戈……雖不明了懷寧心底想什麽,可應不

外乎說服三殿下想法子洗清皇後娘娘與陽焰冤屈一類……

扣著腕間的掌心溫熱,靖淩望著陽焰總挺得筆直的背,欲開口,卻聽得陽焰先一

步說道:「所以,你要與我說什麽?」

不曉得陽焰知曉多少,靖淩肚裏猶豫,思索該自何說起。

那時陽焰交代他協同葉將軍穩住太子一派人心,仔細分別可用之人,免得情勢更

加惡化。

廟堂上,靖淩不敢有太大動作,怕打草驚蛇壞了陽焰打算。可私下便不同了,倚

仗易容手法,總能問出許多真心話。慶幸先前陽焰有與他那卷書卷,讓他對許多事皆

有個底。

太子一派許多武官出身草野,識情重義,另又有些與葉家交情匪淺,聽聞陽焰有

難,似皆沒想過倒戈換邊站,倒總追問著有無怎般法子可幫陽焰。而文官細膩心思較

難看穿,除幾名老臣誓死效忠外,其餘宛若牆頭草,隻是不知將順哪陣風倒下。

因陽焰格外叮嚀,除脅迫確保幾名官員不叛外,其餘隨意,靖淩也僅能按兵不動。

另,除梅妃之事,聖上又下令命三法司徹查湘嬪之事。 有關湘嬪,靖淩知道不多。

湘嬪在三殿下仍小時便因失足落水薨逝。過了這麽多年又重新查徹這事,靖淩雖是不

解,可也因而鬆了口氣。至少,皇貴妃與四殿下似是收斂了些。

也因近來接連好幾樁大事待辦,三法司官員個個勞碌奔波,四處問話審訊,連帶

鬧得前朝後宮人仰馬翻,寢不惶安,深怕曾做的錯事遭人掀翻出土。

見靖淩一逕出神,陽焰喚了聲:「宮靖淩?」靖淩似仍沒聽得,陽焰挑高眉,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