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段(1 / 2)

子都沒為自己活過的人來說,打擊實在不亞於天崩地裂。趙煦自問若是他站在慕容複的角度,即使預知了劇情,也會不由自主的問上一句,這麼多年的堅持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慕容複雖然沒被逼瘋,卻也一夜白頭。任誰看到他的樣子,都會明白,他再也不是那個頑固的回答‘故土難離,故國難舍’的鮮卑王子了。於是……他居然真的帶著手下和表妹遠走南洋……這雖然一直在趙煦的計劃之中,可發生的過程卻真的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和一下子老了不隻十歲的慕容複相比,另一個王孫公子,大理的段大世子依然在開封城裏‘無所事事’——雖然他自己覺得在蘇大家的教導下,詩詞歌賦已然登堂入室,可每每趙煦想到這個呆裏呆氣的二哥都不知道該用什麼言語表達自己的心情。不過此時身為通海節度使的段譽在東京城裏代表的可是大理國,趙煦也不知道他該不該給段小呆出出主意,讓他行走江湖,沾染點桃花運什麼的……

還有喬大哥……趙煦本以為以喬峰的性子,和他說了那麼一番話之後會笑傲江湖什麼的,可還是忍不住出言挽留,然後似乎喬大哥就順理成章(?)的成了進軍統領——之所以說順理成章,因為喬峰真的是欣然領命,和趙煦設想的完全不同,以至於都準備好鬱悶一段時間的趙煦頗有些緩不過神來。

說不定之前是他多想了?喬峰沒有用什麼‘天下重任’來點他?應該也不會,如果喬大哥不是那個意思的話,他就不會故意說什麼‘官家垂青,少年有為’的話來拉開兩個人的身份和年齡的差距了。

唉,喬大哥的心當真是海底的針。或許,他之前就不應該想那麼多才貌似隨意的稍微帶著點話頭。直接把話說開了,好歹也能得個痛快,總好過如今不上不下。可即使是這樣的忐忑猶豫,即使是在重新見到喬大哥之前才想過要老老實實的娶一個沒見過的女子……他卻還是情不自禁。

或許,他就是被喬大哥降住了,問之間情為何物,隻不過一物降一物。

————————————————————————————————————————

就這麼降著,僵著,竟然一晃兩年過去了。江湖上的風波早已平息,朝堂上的種種趙煦也熟門熟路了,可就是這……呃,趙煦自覺現在和喬大哥算得上是‘兄弟以上,戀人未滿’了,而且關鍵是喬大哥默許這種超兄弟情義的關係,這不是個好消息麼。

不過,趙煦倒不像是兩年前——或者更早些時候——那樣糾結不安,日日夜夜心心念念與此。他像是每一個經過多年暗戀的初戀小男生一樣,慢慢的將心安穩了下來。這不是說他們的情就淡了,至少趙煦覺得,這樣平淡而略帶微妙的感情,就是他和喬大哥之間的連接,就這樣組成了他們的生活。如果能一直這樣下去,也不錯。

可惜,他忘了,他長大了,身為一個少年天子,娶不娶媳婦不是他一個人的事。先是美女娘親,不過趙煦沒放在心上,女人嘛,總是這樣嘮嘮叨叨的。而後是太皇太後,趙煦稍微警醒了點,可娘娘的態度也並不是十分堅決——或許她老人家從內心裏並不想要個嘰嘰喳喳的孫媳婦——隻是說六郎也大了,該指兩個宮妃了。趙煦自然插科打諢過去,他的年齡即使在宋朝也還勉強可以算到早婚那堆裏,這要是唐朝就好了,男子三四十歲成親的比比皆是。

這都算是家裏的事,可不知怎麼的,朝中的大臣們似乎也突然發現,原來官家該大婚了。在幾天之內,幾位夫子先後‘語重心長’的‘勸諫’趙煦該考慮一下空懸的後座了。當然,這勸諫秉承了宋代士大夫的風格,基本上是唾沫星子橫飛的——又因為三位老大人的年齡,資曆等等原因,可真和數落自家小孫子差不多。

說句題外話,趙煦不記得曆史上這三位大拿壽數如何,可似乎都和神宗駕崩的時間相差不多。而現在,可能是因為仕途順利,也可能是他們在平素的爭論中保持了昂揚的鬥誌,三位夫子似乎有逆生長的趨勢。

不過現在,麻煩的是他啊。按照事情的普遍趨勢,下一步就是執宰,進而所有京官……平素可絕對見不到他們如此團結。

“二哥,你說,怎麼能堵住他們的嘴呢?”趙煦看著毫無形象埋頭大吃的段譽,忍不住歎了一口氣,手指不停的再桌麵上敲敲打打。

段譽拿起絲帕擦了擦嘴,隨口說道:“或許可以和契丹人的皇帝商量商量,鬧點事出來。”

“……”

不過段譽沒注意到他那惡狠狠的綠油油的眼神,繼續胡說八道,“嗯,大哥可以當這個使者,他不是學了好久的契丹話麼,怎麼也得實踐實踐。”

“……”

看著他那副樣子,趙煦真想把他送回大理去,讓他也嚐嚐這滋味,要知道,段譽可比趙煦還大將近五歲呢。

64

64、四海列國千秋萬載 ...

趙煦被段小呆噎的很是無語,可人家偏偏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他也把這話說給喬峰聽,卻沒想到喬峰沉默半晌回答道:“愚兄倒也去的,不過卻不是依二弟所言。先唐之時,公主和番之事並不鮮見,如今六郎既然有意與緩和遼宋關係,愚兄去迎個公主來與六郎結成秦晉之好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