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年,但紀雲不一樣,她總能給老皇帝新鮮感,讓老皇帝覺得每一天都像是初戀的感覺。

兩年後,先帝的原配嫡妻郭皇後病情加重,油枯燈盡,薨了。

皇後之死,紀雲這個寵妃成為眾矢之的,後宮的人嫉妒她,前朝的官員指責她魅惑君王,整天弄些淫詞艷曲、奇淫技巧(其中就包括方便麵)來討皇帝歡心。

更有甚者,有朝臣上奏本,指責皇貴妃紀雲是禍國殃民、魅惑皇帝的楊貴妃般的紅顏禍水,皇帝若再這麼寵下去,會晚節不保,變成唐玄宗這樣的昏君。

皇貴妃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但,皇貴妃沒有坐以待斃,她以退為進,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根據起居注記載,紀雲在先皇後葬禮上哭暈過三次,之後身體不適,鬱鬱寡歡,什麼舞蹈都不跳了,也不唱那些新奇的歌曲,她洗淨鉛華,發誓為先皇後吃齋念佛,整整一年都沒有沾過葷腥。

為了表現為先皇後守喪的誠意,紀雲徹底斷絕了“肉”,手裡捧著窩窩頭,菜裡沒有一滴油,她還拒絕了先帝侍寢的要求!

一年之內,皇貴妃清心寡欲,就連先帝去拍門求歡,她也不肯開門。

先帝求愛不得,由愛轉恨,怒斥皇貴妃,“都是朕把你寵壞了!你就是欺負朕喜歡你!既然你不願意侍寢,後宮不需要你了,你幹脆出宮做姑子修行去,求仁得仁,給先皇後祈福!”

紀雲對榮華富貴沒有一點留戀,將年幼的十皇子托付給金賢妃(就是金鎖)撫養,就這麼出宮了,在清風庵帶發修行,每天為先皇後抄寫佛經。

就當後宮的人以為紀雲從此失寵,老死宮外時,紀雲卻又給了世人驚喜。

紀雲在庵堂的後院種菜,自給自足,她發現了一種西洋商人帶到大明的根莖類植物,極容易存活栽種,耐水耐旱,旱澇保收。

因為來自海外番國,所以叫做番薯,番薯長在地裡,呈現瓜狀,所以也叫做地瓜。

紀雲先是努力推薦給清風庵附近的村莊種植,因其好養活,再貧瘠的土地也能生長的優點,很快從京城擴散出去。

兩年之後,北方大旱,很多地方糧食顆粒無收,但地瓜卻活下來了,數不清的窮人們被地瓜拯救,紀雲有了個外號——地瓜娘娘。

地瓜的種植緩解了饑荒,朝廷開始在全國大力推行,紀雲在民間名氣大增,有人甚至把紀雲當成神靈,給她建立生祠,立長生牌位,宣揚她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轉世雲雲。

紀雲由此洗脫了禍國妖姬的壞名聲,先帝按捺不住了,跑去清風庵看望紀雲。

紀雲穿著青布道袍,梳著道髻,手拿拂塵,飄然出塵。一雙美目卻含情脈脈,泫然欲泣的看著先帝。

禁欲和放縱、絕情和多情、出塵和入塵,這又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媚態,紀雲又一次給老皇帝帶來了驚喜。

先帝是個色胚,那裡受得了這種撩撥?當場就撕破了袈裟、扔了藏經、敲破了木魚。

佛前燈成了洞房花燭、草蒲團成為芙蓉軟褥、眼中隻有你我,那管什麼八千四萬彌陀佛。

老皇帝和紀雲破鏡重圓,他借口順應民意和天意,將紀雲接回宮廷,這一次,紀雲再次得到升職,封為繼後。

紀雲封為皇後,她生的十皇子成為嫡子。

按照帝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規則,十皇子立為太子。

可惜,十皇子隻當了三十天的太子就因出水痘,高燒三天三夜後薨了,年僅五歲,謚號“哀悼太子”。

皇帝老了,國家迫切需要立新的儲君,季德妃所生的四皇子年紀最長,紀雲力挺立四皇子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