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段(3 / 3)

伏城聽到自己的心髒在急促地跳動。

身體都麻了,被這巨大的喜悅衝擊著所有理智,連指尖都在發顫。

嘴唇親到發麻,兩人抵著額頭,互相望著對方。

卓桓沙啞著嗓子:“想操你。”

伏城喘著氣:“嗯……”

卓桓:“更想愛你。”

伏城緩緩抬起頭。

卓桓:“愛你,一輩子。”

溫熱輕柔的吻落在冰涼的額頭上。

***

2022年12月3日,UAAG發布了關於羅格318空難的事故調查報告,共計2315頁。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空難都是無數巧合造成的悲劇,羅格318也不例外。

一個並不惡劣的鋒麵波氣團,令羅格318的自動巡航係統發生矯正型偏航;飛行員的換班製度,以及突發的身體不適,使他們沒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飛機的轉向,並操控飛機。

黑夜,大海,也是造成這場悲劇的原因之一。

看不見外界的環境,沒有合適的參照物,給飛行員發現異常增加難度。

……

而在這些各種巧合般的原因之外,是麥飛F485機型因為機翼的特殊設計,當它開啟自動巡航係統時,有萬分之一的概率會由於外因,造成電傳係統紊亂,產生內部電磁脈衝幹擾,從而導致電傳係統失靈。

不過,這個電傳係統的紊亂設計鼓掌在2019年就已經被改進。似乎是巧合,又似乎是命運所使,麥飛更新了自家旗下所有型號客機的電傳係統,這個極其難以發生的故障已經不可能再發生了。

外界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輿論。

麥飛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忽然在電傳係統上做出這樣的更新改進?

他們是否真的一無所知?

這麼多年日夜不斷的研究實驗,他們真的一次都沒發現這個設計漏洞?

誰也沒有注意,2023年初,麥飛實驗室辭退了3位設計師,麥飛公關部主任約翰尼·伯克利和一位高管也突然辭職。同年底,麥飛總設計師托爾·雷納也遞交了自己的辭呈。

事後接受《時代周刊》的采訪,這位美國最頂級的飛機設計師這樣說道:“我老了。”

……

整整六年五個月二十天。

他進最深暗的地獄,見最漆黑的惡鷹。

如刀割血肉,如蝕骨剜心。

但就在那最絕望的深淵,就在他赤足臥刀,痛得遍體鱗傷之時,忽然,他聽見了那個人的聲音。

然後,乘鋼鐵羽翼,以火與烈焰為風,越過雷神長鳴的懸崖,來到那流溢著牛奶與蜂蜜的城池。

我曾見過那顆星。

我愛上了他——

我握住了他。

-【全文完】-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jiaojiaoii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