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時間的假期,學子們放鬆了起來。臨近的同鄉相好便常常聚會講學、遊玩鬥酒。

在第一樓商定十五到岸上村相聚,尹寄風自然算是半個主人,估摸著時辰在村頭接住了大家,便領著一路往雲家來了。

小翠在院裏迎麵碰見他,臉上便是一呆,假裝不識,隻跟丁陌文兄弟打了招呼,便進了西屋。

尹寄風見小翠避開自己,心下更涼,興衝衝的勁兒頭便泄了。

見眾人從馬車上卸禮物,秦氏、雲葉忙客氣了幾句。

雲爭領著眾人堂屋坐了,稍事歇息、喝了一碗茶,便直奔池塘。

塗師傅和塗嬸子早就備好了涼茶和椅子,在池塘便等了好久了。

池塘周圍有幾棵歪脖子不成材的柳樹,張二也沒要錢,此時正好當了涼棚。

池塘中荷葉團團、嬌媚的紅蓮開得正好,微風吹來,荷香陣陣、滿眼翠玉,端地消夏避暑好去處!

塗師傅兩口子過來跟丁陌文見過,便忙著指導眾人釣魚。張虎子也過來了,很有眼色地自發當了眾人跑腿的小廝。

丁陌文卻沒有就坐,到對麵的菜地裏跟老吳父子聊了起來。

因為幾代都是在城裏的,收入多買了鋪子、家宅,丁家並沒有在鄉下置辦什麼土地。

此時見了雲家的七畝菜地,各種蔬菜瓜果翠綠盈目,還是十分喜歡的。

見地邊四圈竹子搭的架子十分高大,並沒有豆角、黃瓜在上攀爬,明顯不是為了蔬菜結果而建。

菜地中間十大步便有一行、二十大步便有一列,滿地看起來倒如竹林一般。

七畝地下來,行列竟有幾十行之多!

而且,上麵掰彎,左右連接起來,都用結實的細麻繩綁死了,搭成了一個穹隆的樣子,看起來十分怪異。

丁陌文便有些好奇:“這是做什麼的?”

“大小姐說這個叫蔬菜大棚。冬日天冷了,頂部蓋上草氈,可保溫加濕,冬季也有蔬菜吃。我們館子裏便不愁冬季沒青菜了。”

丁陌文心中一驚,卻也一喜,讚道:“這個法子極好,真不知她是如何想起來的!”

說著,指著西邊兒鬱鬱蔥蔥的韭菜地,問:“西邊兒怎麼不搭?”

老吳道:“搭大棚太費事兒,又是第一次幹,摸索著來便慢得很。就這麼些,幹了幾個月尚未完工。剛好最西邊是一分地的韭菜,大小姐說,冬天隻要直接搭起及膝低棚、覆蓋草氈便可,就不用搭大棚了,到時候一樣吃韭黃。”

丁陌文驚喜道:“韭黃?”

古代,因為冬天隻有少量幾種蔬菜,而韭黃非溫室不長,可算是難得的好菜,普通百姓人家是吃不起的。

韭菜原產中國。據《山海經》記載,黃帝時代的人們已經在吃野韭菜了。

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國,春韭還被作為祭祀的祭品。《詩經?豳風》有:“四之日獻羔祭韭”。《禮記》也說,“庶人春薦韭,”配以“卵”,即用雞蛋炒春韭祭祖宗。

到了唐代,韭黃深受達官貴人歡迎,武則天甚至欽點韭黃為貢品!

生產力低下的成國,冬日的韭黃自然也是稀罕物。

第一樓是高檔飯館,冬天會有一些昂貴的蔬菜進貨,有些如韭黃什麼的,便須從京城運過來。價格高得離譜,還不是時時可得。

若是雲家可出,那便可以從她家進貨。正想著,便聽老吳道:“夫人和大小姐來了。”

丁陌文轉頭,果然見雲葉笑吟吟地挎著籃子,跟秦氏一起也來了菜地。

丁陌文忙笑著迎上前,對兩人道:“我今天算是開了眼了!你家的菜地竟如此侍弄,真是前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