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清朝光緒年間,這裏是絕對沒有滴!

段欣雨遞過來盤子,雲葉把炸好的麵窩倒入盤中,“娘,你先嚐嚐。”

秦氏夾起一個放入口中咬了一口,讚道:“外麵焦香酥脆、裏麵還有些筋道,口味鹹淡適中,好吃!”

眾人都嚐了嚐,紛紛讚道:“好吃!”

雲葉一邊忙著,一邊問眾人道:“拿去賣如何?”

青花嬸子道:“味道好吃,油炸之物又頂饑壓餓,一定好賣!”

段欣雨和婉兒也點頭,“嗯,食客們最愛吃新奇之物。滿大街的早點鋪子都一樣,包子油條早吃膩了。換個樣兒,他們鐵定喜歡!”

看青花嬸子在旁邊躍躍欲試,雲葉把長柄花朵鐵盤遞過來,“青花嬸子,你過來試一下。”

青花嬸子也是聰明的,這麼多年的做飯經驗可不是白來的,說起來也簡單。

在三個鐵盤裏倒滿米漿,把握好火候,炸製焦黃也不難。

過年的時候誰家還不炸些吃食?家庭主婦們沒有不會的,青花嬸子雖然沒有炸過麵窩,道理都是一樣,有雲葉指點著,做幾次便熟悉了。

不過,前兩個有些手忙腳亂,忘了兩麵撒芝麻,後麵的便很像回事兒了。

光一樣肯定是不行的,照顧大家慣常的口味,雲葉道:“包子還是要上的。我們把餡兒做得新奇些便了。”

考慮到豬肉常年可得,雲葉決定上灌湯包或者狗不理。這兩種包子都很好吃,在現代都是十分有名的小吃早點。

灌湯包在宋代極為流行,而且為了筋道,都是死麵做的。這便少了一道發麵的程序。

這裏沒有暖氣,到了冬天,發麵便成了一個問題,需要一夜甚至更長時間。

如果哪天麵發的不好,蒸的包子不起,便很難看了。還不如幹脆用死麵的!

雲葉想來想去,道:“便上灌湯包吧!”

灌湯包家裏是吃過的,大家也都做過,隻要調好餡兒,其他真的沒什麼難的。

金娥一想到灌湯包,便咽了一口口水,道:“今天便做吧!”

青花嬸子忙去了,段欣雨和婉兒也過去幫手。

小翠聽大家說的熱鬧,想到湯水,便問:“大姐,店裏上什麼湯呢?”

秦氏也道:“是啊,街上賣的不過米湯、麵湯,我們家呢?”

雲葉笑道:“我這裏倒有兩味好湯,保證大家喜歡。第一便是玉米麵糊糊、第二便是豆腐湯。”

這裏地處北地,差不多是現代的中原地區。中原之人很少喝玉米麵糊糊的,說起來,玉米都是喂豬的的飼料。

玉米雖然是秋季作物,但是保存時間長,一年四季可得,不會斷了貨源。這是甜湯,也是低檔吃食。

豆腐湯也一樣。

主料豆腐四季不斷,熬湯的大骨頭也很易得;幹貨蝦仁也可保存很長時間。一次從東邊兒多進些貨,可以用很長時間。

而且,一碗裏麵放一個大蝦仁便可。放多了,價錢上去,老百姓便喝不起了。

這是鹹湯,算是高檔吃食。

早點店剛開,雲葉不準備做的太多。主食麵窩、灌湯包兩樣兒,甜湯、鹹湯各一種,如此搭配便可。

秦氏笑:“四樣都是從未吃過的,保證能紅火!”

雲葉也笑:“價錢嘛,自然還是高價起步。這種獨一份的生意,不定高價天都不容咧!”

眾人都笑了。

正在吃飯,塗嬸子來報說“二老爺”來了。

眾人都皺眉,知道雲二一大早過來,必無好事。

果然,雲二見了秦氏,可憐巴巴地道:“大嫂,家裏的吃食攤子不少,不如讓花兒、朵兒姊妹兩個也去擺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