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十幾歲的男孩子,是一對兄弟。父母爺娘早死了,兩個孤兒挺可憐的,看身子也沒什麼病痛,村長便買下了。

老馮家差不多是村裏的首富了,本就家裏人少,有村長帶頭,跟全家一商量,一口氣買了四個人!

小馮家人雖多,奈何地也多、事兒也多,也挑著買了三個,是一對夫妻帶著個七八歲的兒子。

老李家雖比不得上麵幾家,到底也是馮村第一批富起來的人。見三家都買了,跟全家一商量,也買了一個三十多歲的壯年男人,天天跟著老李殺羊、洗腸子。

村子裏一時間有些風起雲湧!

看看,這幾家都可以使喚奴仆了!果真家裏掙到大錢了!

誰能想到,一年前,這幾家也不過就是能吃上飯罷了!

大家看到了榜樣,幹起來更有勁兒了!很多人雖沒有買人,到底也圖便宜,雇了不少流民幹活兒。

村子裏倒也算沒有什麼事兒。

知道流民到了,雲葉下鄉,衛萍每次都派不少人跟著。

王叔忙著到處買地、衛萍在家保護寧寧,跟來的雖是普通侍衛和家丁,到底都是年輕力壯會些功夫的。

春兒或者小荷也總有一個跟著侍候。

雲葉自然是知道馮村的狀況的,也親眼見過那些流民,心中雖同情,到底是有著警惕的。

雖然說老百姓才不管誰當皇帝,但是保不住有個別愛國仇富的,那自己可就是他們最好的靶子!

同時也給村長幾人提了個醒,還是要多注意看著他們點兒。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嘛。小心駛得萬年船!

不知道是不是流民增多的願意,館子裏的生意突然便好了起來。

需要的蔬菜和肉大增,村裏每天送來的也多了。

雲葉也漸漸地忙了起來。

買地的事雲葉依然沒去看過,但是王叔過個十天半月的便回來一次,漸漸地買了三千畝良田了。

眼看著離天泉城越來越遠,雲葉感覺也差不多了,便道:“也不少了,算了吧。”

王叔細細地彙總一算,三千畝還出頭。

“有撂荒的地也有青苗的地、有水田也有旱田。不過,幸好都連城了大片,總共六大塊。最少的也有百十畝、最大一處六百多畝,都離得不過三五裏路。少奶奶,您看,下一步,咱們怎麼辦?”

雲葉道:“這幾處地我便不過去了,也不要種菜,隻種糧食。大軍回來,以後還是供給大軍吧。寧府從京城運來那些糧食,實在也有些遠了,朝廷也吃力。以後供應大軍的,便是這幾千畝良田的產出。”

王叔看了一眼雲葉,並沒有應聲。

雲葉看穿了王叔的意思,道:“等少爺回來,我跟他說,你不用為難的。京中產出也可送來,隻是卻不要再去收購別人的了,花費太高、利也不大。這三千畝產出若有不夠的,我們再從東邊和北邊收。”

南方稻子可種兩季、再加上秋冬紅薯和玉米的產出,雖然不夠大軍全年的食用,加上大軍自己有屯田,寧府也無須購買太多了。

搭上貨幫這兩條線兒,東邊和北邊的糧食收點兒也就夠了,何必從京城千裏遙遠的送來?

寧寒沒做過生意,又財大氣粗、再加上是朝廷軍費結賬,或許從未仔細算過運費的。

有雲葉這個生意精,是不會再犯這種低級錯誤的了。

王叔有些猶疑不定,“京城的那些人便要過來幾個,都是寧府的老人兒了,辭了倒不好。”

說到這個,雲葉笑:“是去是留,自有你家少爺去說。我們隻管管好這邊兒就是了。”

種地,自己可不在行。隻要雇幾個好莊頭,有人支護照應,種地、收糧食又有什麼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