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的,也隻是在背後發幾句牢騷,不敢過來說在當麵的。以前也聽村裏人嘀咕過,娘也說過幾次。若有誰不聽的,咱們便不管了,自己種的菜愛賣給誰便賣給誰。這才沒人說什麼了。”
“所以說,若是自己買地來種,便沒有這些囉嗦事兒,想種什麼便讓佃戶們種什麼。他們自己的地,自主權便大了很多,不過倒是更盡心些。”
業善自己是沒有半畝地的,於種地一道其實也不熟識,隻不過這半年老是跟馮村醬菜廠和淇城那邊打交道,才知道這些門道的。
寧府幾千畝地,不是雲葉便是各地的莊頭管著,寧寒朝堂事忙,於生意其實並不在意。
所以,說起來這些,寧寒不過就是能聽懂罷了,並沒有太多興趣。
看看百十畝菜地的產出,又跟菜農們聊了許多,業善確認,廠子產出大致夠運。
梁氏貨幫跟雲氏醬菜合作,生意也算不小。雖然跟馮村醬菜不能比,能找到雲氏,在北地也算是個大生意了。
到底,在京城以北,梁氏貨幫還尚未涉足,雲氏醬菜算是合作的第一家。順利邁出第一步,以後在北地便好立足了。
雲葉幾人便出了大棚。
業善問:“昨日我看本子,雲氏醬菜這幾年,賣的不過就是那幾種,可有新的醬菜出來?”
雲爭撓撓頭,“大姐不在家、我跟欣雨也都忙得很、那幾種銷路又好,這麼幾年了都沒有推什麼新菜,我也有些著急呢。”
雲葉道:“跟館子裏做菜一個道理,醬菜想要開發新菜也不易。不過,馮村醬菜有幾種雲氏倒沒有,回家我寫了方子,雲爭你帶人試試。還有,我也琢磨出幾種新的,趁這幾天我也指點著他們做出來。”
雲爭喜道:“那感情好。隻要品類多,食客們多了挑選,這個不賣那個賣,總歸有錢賺便好。”
生意場上有句話,“不怕貨貴,就怕貨不全”,說的便是這個道理了。
東西越全,可挑選的餘地越大,顧客們越願意來。不是有公司拿來做廣告嗎?“總有一款適合你!”其實,說的就是貨全!
雲葉自然是知道這個道理的。
隻是,這個時空的蔬菜,哪裏會有現代的品種五花八門?!做來做去不過就是那幾種。
自己家裏因為搭了大棚,秋冬季的產出比一般莊子多,這才有那麼多可做醬菜的。
雲葉道:“其實也不光是蔬菜啦,很多糧食也可以做醬菜的。還比蔬菜要方便、也不受時令限製。像小麥粉做出來的甜麵醬、以豆類為主要原料的豆瓣醬,其他還有香菇醬、肉醬、蝦醬、魚子醬、果醬……多得是。隻要找到食材便好。”
中國是醬的創始國,說來已有數千年的曆史了。《周禮》中已有“百醬”之說,醬的製作發明,就該在周之前。醬剛開始並非作為調料,而是作為一種重要的食品而誕生的。
發展到後來,成為調味品,也是意外之喜。
所以說,雲葉大力建造醬菜廠,是有道理的。
因為,對窮人家來說,醬菜是食品。對富貴人家來說,既是食品也是調味品。
再加上這個時空生產力低下,蔬菜種植和保鮮都跟不上,醬菜又可長時間保存和長途運輸,醬菜廠真是大有作為的。
更何況,醬菜的利潤是非常高的!
雲爭眼睛一亮,道:“大姐,若是可以做出蝦醬、魚子醬,咱們跟東邊的商戶聯絡了,不如進些海貨?”
寧寒跟業善也看過來。
雲葉搖頭,“之所以把魚蝦做成醬,便是不好運輸和保存。把魚蝦運到咱家做成醬,還不如直接到東邊建廠子,做好了賣到這邊來。”
寧寒沉吟道:“貨幫從東邊回來也不用空車,不失為一個賺錢的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