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理論之說(1 / 2)

“這位阿姨,你選擇來中醫醫館看病,這說明您對中醫還是選擇相信的,這很好,但是正所謂,人不可貌相,你不要因為我年輕就認為我的醫術不行。”王小龍先為自己從主觀上解釋了一下。

那名中年婦女馬上接話,“你也就十八九歲吧,恐怕都不是國內專業的中醫大學專業畢業的吧?”

這句話的確說到王小龍的痛楚了,他畢竟是一個高中落榜生,別說專業的中醫大學了,連野雞大學他都沒上過。

見王小龍不說話,那名中年婦女估計自己說中了,想想也是,一個十八九歲的人,就算上大學, 也不過大一大二的,根本沒畢業。

要說王小龍是在這裏實習還差不多,可是王小龍卻是坐在主治醫生的位置上。

不等中年婦女再次說話,王小龍卻是騰的一下站了起來,一邊踱步,一邊說道,“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比起近代從文藝複興時期才開始逐步完善的西醫,領先了不知道多少年,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髒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製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

還別說,中年婦女還真被王小龍這一套理論給說的一愣一愣的,好半天反應不過來,而後王小龍繼續說,“中醫治療的積極麵在於希望可以協助恢複人體的陰陽平衡,這也是我陰陽醫館的核心理念。”

“你說這些代表什麼,說明你看書多,懂的理論多麼?理論不等於實踐。”這名中年婦女待反應過來後馬上反駁。

王小龍依舊淡淡的道,“你說的不錯,不過,理論是實踐的前提。我就具體說一下你的病情情況。中醫問診,可不僅僅隻是把脈,相反,如果要準確的探明病人的病情,需要望聞問切來綜合判斷,單純的把脈,是無法準確診斷出病人的具體病情的。”

“好,就算你說的不錯,有道理,那你說說你不把脈,怎麼就看出我的病情了?”中年婦女毫不退讓的道。

“我剛才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望聞問切,都可以作為診斷的依據,就按你的情況,我剛才盯著你的臉蛋,就是一個望。”王小龍說道。

經過王小龍這麼一說,中年婦女的確是想起來了,剛才王小龍的確是盯著她的臉蛋看了十幾秒,她當時還以誒王小龍是窺竊她的姿色,偷看美女呢,現在看來,似乎並不是這樣。

不過,那又如何?中年婦女認定了王小龍是庸醫,“那又如何?你說的這個望,就是看看人的臉蛋,那麼好,你看出什麼了?”以一個挑釁的眼神看著王小龍,她倒是要看看,王小龍如何自圓其說。

“臉上的氣色能反映人的健康狀況,中醫對此深有研究。在中醫裏,“色診”是一門嚴謹卻有趣的學問,能從臉上不同部位的顏色,看出五髒的健康狀況。麵色變得太深或太淺,紅黃隱隱中,突然紅色消失,全部變成了黃色,或者黃色消失,都變成了紅色;臉上突然出現了原本沒有的顏色;麵色違背了季節規律,正常應是春季略青、夏季略紅、秋季略黃、冬季略灰;顏色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部位,比如應在兩側顴骨部位的紅色轉移到了其他部位。”

頓了一下,王小龍繼續說道,“這些就是作為一名中醫對於氣色的基本理論,對照你的情況,麵部青筋極為明顯,而且臉色也有淡淡發發青,通常形容一個生氣的人,會用到“青筋爆出”、“臉都綠了”這類詞。中醫認為,肝能反映人的情緒,所以麵色偏青的人一般性格暴躁,要謹防肝病。而滿麵青紫,往往是由血淤、組織缺氧引起的,嚴重者會發生劇痛或猝死。”

中年婦女這下子不吭聲了,他的確是肝有些問題,以前她去西醫醫院,醫院又是給她抽血化驗,又是儀器檢測,最終也是判斷她有輕微的肝病,給開了一些藥,但是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

而王小龍見對方不吭聲了,他手忽然指著旁邊一個等待就診的中年男子說,“青色和黑色都是最為嚴重的病色,提示有重大疾病。當臉上出現兩者結合的青黑色時,就意味著有嚴重的血淤。而整個麵色發灰、發黑的時候,可能是慢性腎病的表現,主要特征是腰膝酸軟、排尿失常、性功能減退。你看他的麵色是不是就是我所說的這個情況?”

那名中年男子本來是在一邊看熱鬧等待就診,王小龍忽然將話題引到他身上,這讓他有些反應不及,而且王小龍一語道破他的病情,也讓他有些驚訝,他尷尬的道,“大夫,你真是醫術入神啊,我的確腎有些問題,不過,你能說說我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麼?”

這的確是有些難了,引起疾病的原因實在是太多了,這就是醫學的複雜,同樣病情,其引起的原因卻是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