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作為親戚還是摯友,亦或者是曾經的同窗,宋巍都不希望謝正白費了那麼多年的寒窗苦讀回家務農。

原本宋巍還想著謝正要是不中,他得找個折中的法子讓對方繼續再熬三年。

如今直接中了,那正好,省了一樁事兒。

宋婆子已經泡了茶,把報喜的官差請進去,奉了茶,又給了一吊錢。

這是喜錢,不能不接的,衙差笑眯了眼,一番恭喜祝福過後,這才起身走人,說還得去清水灣謝家報喜。

——

“真沒想到,你們表兄弟倆能同一屆考上。”宋婆子眉開眼笑。

清水灣與上河村隔得不遠,今年同時出了兩個舉人,用不了一天,就得成為轟動這十裡八村的大喜事兒。

尤其是宋巍。

上河村都幾十年沒出過一個舉人了,如今直接落在當年最不被人看好的宋巍頭上,他還是一次就中,能耐多大,可想而知。

村人聽到宋家放鞭炮的聲音,紛紛猜測一定是中了。

但凡出門準得倒楣的宋三郎從秀才相公一躍成為了舉人老爺?

有人歡喜有人愁。

歡喜是因為宋家有四百畝的免稅名額了,他們能跟著沾點兒光。

可一想到鄉裏鄉親這麼多年,跟宋家的人情往來走的最少,看不起宋巍的時候最多,又發愁了。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人家如今是新科舉人,鎮上的富商老爺都得敬著捧著的人物,他們這些泥腿子往前湊,會不會被攆出來?

就有人發話了,“宋巍當初不說了免費給咱們掛田?保證書都還在村長家擱著呢,他能賴掉不成?”

“什麼宋巍,打今兒起,該叫聲舉人老爺了!”

“就算是舉人老爺,他也不能賴帳啊!”

……

宋巍就知道掛田的事有得磨,他不喜歡做事拖泥帶水,索性在宋家擺宴之前快刀斬亂麻,本村的,下河村和周家村的,三個村子加起來,能掛的還不足四百畝,又往外擴,給他蔣姨媽家那頭也掛上。

中舉不過兩天,他就把這事兒全辦妥了。

這下,村人除了感恩戴德,再沒別的爭議聲。

等宋家擺宴的時候,來吃飯的也不空著手,多少還是意思了點兒。

謝正也中了舉,兩家隔得又近,宴席就擺在一處。

見著宋巍,謝正滿臉無奈,“宋大老爺,您倒是免費幫人掛一時爽,也不關心關心兄弟我,都快被人罵得不敢出門了。”

謝正和宋巍是表兄弟,宋巍給人掛田不收稅,謝家那頭要收,清水灣的人就罵他無利不起早。

謝正前頭那些年光顧著埋頭讀書了,對於人情世故,接觸的不是太多,如今被人一罵,才驚覺人性這種東西,果然沒有下限可言。

他不給人掛田被罵,給人掛要收稅也被罵,就非得比照著宋巍免費給人掛才叫不忘本?才叫有情有義?

他不過就是想借著自己的舉人功名幫人掛掛田,緩解一下家裡的清苦日子,就變成唯利是圖的小人了?

考了舉人功名,撂下自己親生爹娘不孝敬,放他們餓著,免費去給人掛田,這樣的人叫有情有義?

他要是有宋巍那條件,免費給人掛就免費給人掛,可他們家那麼多口人,哪張嘴不得吃飯?

合著他為了親人想盡孝道也有錯了。

謝正實在無法理解,自己是怎麼在幾天之內背上這麼多罪名的。

說句實在話,他沒有什麼為朝廷效力的大理想大抱負,讀書隻是為了考上功名改換門庭讓爹娘老來能少操點心多享享清福。

如今考了舉人,可不正是孝敬爹娘的時候嗎?

為什麼別的舉人能做,到他這兒就行不通了?

謝正的事,宋巍有聽說過,當下對他道:“以你的才智,還有往上升的空間,目光不必拘泥於眼前的四百畝。”

謝正明白宋巍所說的道理,但還是覺得氣不過,“你說我就是想給爹娘盡盡孝,怎麼就有錯了?”

宋巍淡笑,拍拍他的肩膀,“明年三月春闈,考場上再努把力,掙個兩千畝回來,你想怎麼盡孝都成。”

謝正歎口氣,也隻能如此了。

他一個讀書人,總不能真跟那幫刁民吵嘴動手,否則一旦汙了名聲,會影響他仕途,倒不如忍住一時,等將來出息了,舉家遷出去,眼不見為淨。

——

屋內,謝姑媽也和宋婆子說了這事兒。

溫婉、二郎媳婦、楊氏和謝濤媳婦兒坐在旁邊聽著。

二郎媳婦出主意道:“那種人跟他廢什麼話,直接攆出去,又不是誰欠他們家的,憑什麼呀!”

宋婆子瞅她一眼,“要不怎麼說你們兩口子眼皮子淺呢?你敢把人攆出去,回頭人家就敢造你的謠,說你仗勢欺人,到時候背了滿身的髒水,謝正明年還要不要上京春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