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那是楚國最大的兵器庫,一般人是靠近不了的。
昨天晚上護國大長公主親自找上他,說遼東鐵礦那邊有個好消息,她想通過他的口,捎幾句話給陛下。
何監正不傻,一下子就聽出大長公主是想利用欽天監的預測能力把話帶給陛下。
也就是說,她要說的事尚且還沒發生。
欽天監並沒有預測到關於遼東鐵礦的任何狀況,何監正無法確定大長公主說的好消息是真是假,畢竟是還沒發生的事,一旦提前告知陛下,中間再出紕漏,將來預言不成真,他這個監正不僅保不住烏紗,還得掉腦袋。
若換了旁人,何監正絕不可能為了對方冒這麼大的險,可大長公主對他有提攜之恩,他一直沒機會報答,眼下倒是有個報恩的機會,這機會卻十分棘手。
瑟瑟發抖過後,何監正心裡暗暗祈禱大長公主的話能成真,然後開口,“老臣昨夜觀星象,東北方向有祥瑞,是吉兆。”
趙熙聞言,眉目舒展開來,“什麼樣的吉兆?”
何監正道:“具體的,老臣能力有限,不能完全參透,不過老臣琢磨了一宿,覺得最大可能與遼東鐵礦有關。”
趙熙湛黑的眼眸裡似乎有什麼東西一閃而逝。
遼東鐵礦與神兵司是為北疆戰役輸出兵器的重要基地。
神兵司就在百姓們的眼皮子底下,而遼東鐵礦卻是朝廷隱秘,先帝時期,負責掌管神兵司的陸國公和宋巍等人就提出,木質機關獸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旦讓敵方勘破,機關獸的傳奇性質將不復存在,他們建議,進一步改良機關獸,從材質上開始,把部分木材變為鐵質。
然而鐵礦緊張,冷兵器尚且鑄造不及,機關獸又耗費巨大,要想兩全其美,隻能先改進冷兵器的鑄造方法,把礦料省出來再造機關獸。
可改進兵器鑄造方法這種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畢竟要在減少耗材的前提下保證品質,實在是個大大的難題。
遼東鐵礦那邊來的奏疏上也說了,目前尚且正在研究中,無法確定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成功。
而現在何監正卻告訴他,東北有吉兆,莫非,是改進方法出來了?
“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何監正退出去之後,趙熙讓三寶公公傳來征東將軍蔣濤。
在遼東鐵礦鑄造兵器的軍隊被稱為“炒鐵軍”,前後約莫六百人。
征東將軍蔣濤便是他們的督察,每兩個月負責巡查一次,平日裡都在京城。
聽說陛下傳召,蔣濤一刻也不敢耽誤,馬上就入了宮。
趙熙走出禦書房,在乾清宮偏殿接見他。
“末將參見陛下。”蔣濤恭敬地跪了下去。
趙熙淡淡點頭,讓平身。
“謝陛下。”蔣濤起身,站往一旁。
趙熙看他片刻,“朕近來聽聞一個消息,說遼東鐵礦的兵器鑄造改進,有進展了,大將軍說說,有沒有這回事兒?”
蔣濤脊背一僵,“陛下……”
不等他說完,趙熙又道:“倘若改進方法真的出來,那你手底下的這支軍隊便算是為楚國立下大功,當論功行賞。”
蔣濤低著腦袋,臉色十分難看。
兵器改造方法出來的消息,他剛收到沒多久,可他已經聯合遼東地區負責鐵礦的官員,會儘量隱瞞此事,起碼要供應北燕半年的礦料。
北燕缺鐵礦,他們願意出高價買,供應半年,能獲多少暴利可想而知。
可蔣濤萬萬沒料到,宣景帝這麼早就得了消息。
這種情況,隻能是炒鐵軍裡麵有人通風報信。
他自認為把控嚴密,不想,還是被人鑽了空子。
宣景帝提前知道兵器改良的消息,不僅這筆錢打水漂,還會徹底跟北燕負責交接的官員撕破臉皮,更重要的是,皇貴妃不會放過他。
思及此,蔣濤心裡便一陣陣的惱恨,恨不能把那通風報信之人揪出來大卸八塊。
可眼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若是再瞞報,引起宣景帝的懷疑,後果不堪設想。
“回陛下,末將近日剛得的消息,並非有意瞞報,而是末將尚未前往遼東核實,不敢隨意上報,怕有欺君之嫌,惹得龍顏大怒。”
趙熙用近乎看戲的目光打量著蔣濤。
之前何監正主動提起東北祥瑞之事,剛開始他沒放在心上,等何監正走後,趙熙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何監正那些話,分明意有所指,隻不過是礙於職位,不好越俎代庖罷了,隻能點到為止地提醒他。
趙熙是個聰明人,稍微一深想便想出其中關竅,所以等蔣濤進來,他直接就說已經收到兵器改良成功的消息,目的是為了試探蔣濤。
果不其然,這一試探,就試探出真章來。
遼東鐵礦那邊,還真有問題。
蔣濤敢瞞報,必定少不了遼東相關官員的聯合,趙熙目前還不想打草驚蛇,莞爾道:“兵器改良,節省礦料,此乃軍中一大喜事,這麼著吧,朕即刻任命欽差大臣陪同大將軍前往遼東核實改良情況,天氣漸涼,雨水頻多,大將軍要注意身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