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段(3 / 3)

這時的楚晴愈加懷念徐嬤嬤,徐嬤嬤總是有數不清的好點子,肯定能想到有趣的東西。

念頭一出,當即讓問秋與春喜一道出去看望徐嬤嬤。

徐嬤嬤果然不負楚晴的期望,過了兩天,給楚晴送來一隻柳木匣子。

打開是層細綿紙,揭開麵紙,楚晴幾乎楞在當地,竟是滿滿的一匣子動物餅幹,有兔子有猴子有青蛙有公雞,有魚有蝦,還是好幾種楚晴根本認不出來。

徐嬤嬤看著楚晴目瞪口呆的樣子,樂嗬嗬地問:“能拿得出手送人嗎?”┅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太能了,”楚晴嚷一句,緊緊抱住匣子,“我不舍得送,想自個兒留著。”

徐嬤嬤變戲法般又掏出另一隻一式一樣的匣子,笑道:“還有呢,可也是巧,木匠把模子剛送來沒兩天,問秋就去了。餅幹還是以前的做法,就是用模子磕出不同花樣來,再上鍋烘。頭兩次做得形狀不周正,味道還行,都給姑娘帶來了,待會兒分給丫頭們吃著玩兒,今兒這些做得好,裝了這兩匣子還有剩,就擺在鋪子裏賣。”

出去才幾個月,徐嬤嬤原先豐腴的身材就瘦了一大半,楚晴忍不住紅了眼圈抱住徐嬤嬤問道:“你是不是吃的不好,要不還是回來吧?”

徐嬤嬤拍拍她的肩頭,和藹地說:“嬤嬤好著呢,就是有時候想姑娘,怕姑娘夜裏貪涼不蓋被子,又怕丫鬟們不聽使喚給姑娘惹麻煩。聽問秋說姑娘都好著,我也就放心了……今兒一看,果然高了一大截。聽說,現在又管著廚房了?”

楚晴擦幹眼淚點點頭,“跟二姐姐換了,她現在管針線房,伯娘讓我們把各處的差事都熟悉一遍,等明年把家事交給大嫂管。”

明氏身為伯母能教導兩個侄女,等王氏掌家之後,就不好讓小姑子再在裏麵摻和了。

徐嬤嬤笑道:“大夫人的胸懷見識有時候連男人都拍馬莫及,你好生聽她的沒錯……對了,打上個月起食緣開始盈利了,雖然隻十二兩,可總算沒白幹,我估摸著這個月能有五十多兩的利。趙睿也在食緣打雜,他也是個能幹的,隻這兩個月工夫,就把周遭酒樓館子跑了個遍,現在好幾家館子都用咱們的點心裝盤擺席麵。”

楚晴還真沒想到點心生意還能做到酒樓裏,不由嘆服地道:“嬤嬤是有大才的,窩在內宅裏確實委屈嬤嬤了。”

兩人絮絮地敘了會兒閑話,楚晴留她用過午飯,才戀戀不舍地送她出去。

一眨眼十幾天過去,就到了沈琴的生辰。

沈家位於翰林院附近的杏林胡同,距離衛國公府頗有一段路程,馬車行了將近一個時辰才到。

一排五座一進三開間的宅子,沈家位於東麵第二家。

有個約莫五十多歲的老蒼頭見到請帖,問也沒問就將楚晴與楚景等人讓了進去。

沈家大門開在東南角,繞過影壁是個方方正正的院子,靠西墻有棵枝葉繁茂的梧桐樹。此時正值花期,樹上綴滿淡黃色的花朵,空氣中洋溢著一股梧桐花的甘甜。

樹下,擺著石桌石椅,沈在野正鋪了宣紙在手把手地教沈琴寫字,旁邊另外橫著張躺椅,一個臉色蒼白的婦人坐在躺椅上,神情專註地盯著寫字的父女。

溫暖的陽光透過枝葉打在他們三人臉上,形成斑駁的光暈,溫馨而靜謐。

這情形美好得教人不忍心去驚動。

直到沈琴寫完一頁大字擡起頭,這才發現靜默站著的楚晴,欣喜地叫,“楚家姐姐來了。”急切地跳下石椅跑到楚晴跟前,愧疚地說:“都是我不好,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