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半大孩子在山口分開,蘇葉姐妹繞田埂往家去,蘇木在田埂上拔了一大把野蔥,到家又去後山挖了幾個筍子。
蘇葉圍上圍裙開始生火涮鍋,蘇木則坐在炤屋門口清理野蔥和筍子。
“當真要煮筍子?酒是不能倒了,咱爺吃得出。”蘇葉擔憂問向妹妹。
“放心吧!不是有這?”蘇木說著揚了揚手上的野蔥,“雖不如老酒效果好,勝在味道重,加辣子爆炒,也是鮮美可口。”
蘇葉彎彎的眉擰做一股,仍是擔憂,“你這腦瓜子啥時候想到這麼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蘇木笑笑不語,仔細手上活計。
柴火旺,鐵鍋大,蘇葉手腳麻利。不多時,一大鍋蒸紅薯,一碟醃鹹菜,一盆鹹菜湯,一大碗爆炒冬筍做好了。
二人正往堂屋飯桌上端,蘇大爺一行人便回來了。
蘇大爺走在最前頭,叼了個水煙管,是新的。塞上煙葉絲,點著火,吸一口,能發出咕嚕嚕的水聲。
後頭緊跟老二蘇世福,這回沒有大哥在,挑子自是撂不掉。扁擔彎彎,兩頭晃悠,瞧他氣喘籲籲,挑子是裝了不少東西。
再往後是丁氏跨著個竹籃子,上頭蓋藍布,瞧不見裏頭是什麼。她走得輕鬆,應是輕便物件。
走在最後的張氏,牽著一雙兒女。男娃約莫八九歲,著蒼色棉長衫,外套攏脖靛藍馬甲,頭頂用素布包了個小圓髻,身量不高,小書童模樣。女娃則長些,臉蛋圓圓,眉眼濃濃,與張氏生得十分相似,穿著不及男娃細致,卻也整整齊齊。
二人拉著張氏說說笑笑,似在道什麼趣事。
這便是去外公家玩耍半月的蘇丹、蘇青姐弟——蘇世福的一雙兒女。
采購的物品皆由丁氏保管,用不著幫忙歸置,蘇葉姐妹隻管擺飯。
一番忙綠,一家子總算坐下來。
擺飯的是八仙桌,一方二人,恰好。
方才還歡喜的蘇丹姐弟,撅了小嘴,日日在外公家吃好喝好,有些不喜這一桌的粗茶淡飯,卻也不敢發作。
張氏先開口,“筍子咋做上了?麻口貨,上不得台麵,讓人瞧見,還道咱家揭不開鍋了呢?”
蘇葉不安的低下頭。
蘇木偷偷瞥了蘇大爺一眼,果見臉色陰沉,似要發作。
“二嬸這是啥話,”忙站起身,“爺,這筍子是有些麻口,姐加了野蔥和辣子,吃不大出。你嚐嚐先,我去拿酒碗,最是好下酒!”
蘇木道出他的喜好,且二人將他交代的活計都做完了,蘇大爺挑不出毛病,瞥了張氏一眼,冷聲道:“都吃飯!”
待他動筷子,其餘人也這才拿起碗筷。
張氏舀湯,丁氏分紅暑,紅暑雖不是什麼稀罕玩意兒,卻也不是一番囫圇,亂煮一通,數量上還是有規定的,丁氏將將分好,蘇木端著酒碗進門,規矩放於蘇大爺左手邊上。
蘇老太爺當家時,規矩嚴明,於飯桌上更甚。不可攀談,不可碗筷碰出聲響,夾菜隻能夾自己這一方,次數不可過多,需一口飯一口菜。若是不合規矩,便是筷子頭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