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羅浮夢(小李飛刀同人)
作者:葉敏敏
遠書歸夢兩悠悠
時近暮秋,細雨迷蒙。院中殘荷蕭疏,簷下風鈴叮當,秋意襲人。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禪房裏,一個青衫人拈起一枚棋子,卻沒有放到棋盤上,舉到眼前,透過它望著簾外細雨潺湲,曼聲長吟。
懶散而瀟灑,蕭疏卻沉著,充滿了詩人氣質,正是三年前與上官金虹一戰驚天下的名俠李尋歡。
和他對弈的,是一名年過四旬的中年僧人,氣質文弱儒雅,便是十餘年前文酒風流的鐵膽禦史,十餘年來少林寺中最精明幹練的心樹大師。
李尋歡與心樹大師原先同朝為官,後來一個落拓江湖,一個出家為僧,人生道路迥異,然而在詩酒棋畫方麵卻十分投契。五年前梅花盜一役,李尋歡和心樹大師合力找出少林寺內奸,為心眉大師報仇雪恨。自那時起,方丈心湖大師就默許了李尋歡在少林寺自由出入。李尋歡亦非不識進退之輩,每年來少林寺盤桓兩月,隻和心樹大師論文對弈,幾乎不出心樹大師的禪院半步。
心樹大師拂亂棋盤,淡淡道:“李探花既已興盡,就此罷手亦好。”
李尋歡把棋子放到玳瑁鑲黑漆棋盒裏,笑道:“我隻是對這副雲子忽然產生興趣而已。大師散盡家財,隻身遁入空門。為何仍把這副禦賜棋子留在身邊?”
心樹大師垂眉道:“佛曰,有即是無,一副棋子,何必執著其留存?”
李尋歡笑道:“莫不是大師削發為僧十餘載,尚有人和事不能忘情?”
心樹大師眼底微瀾,忽的一笑,道:“李探花今日思緒不寧,一局對弈數憶當年,是否將迎歸人?”
李尋歡取出一紙長方形信函,遞給心樹大師,笑道:“大師可還記得當年的飛劍客?三年前他出海遊曆,近日捎書說下月將回。”
五年前,阿飛冒充梅花盜要為李尋歡開脫,卻失手被擒上少林,心樹大師曾和他有一麵之緣,對他評價很高。此時李尋歡提及阿飛歸訊,卻見心樹大師微微一怔,仔細看了看他,道:“原來如此。”
李尋歡奇道:“大師為何神情困惑?”
心樹大師搖頭道:“我看你方才由衷喜悅,本來猜是你和孫姑娘好事將近,沒想到猜錯。”
李尋歡臉上神情數變,把視線移到窗外,望著院中殘荷悠悠道:“大師猜的沒錯,本來這兩件事也就是一件事。”
心樹大師把他的神情看在眼裏,微微歎息,喃喃道:“眾生有情,有情皆苦……”
次日一早,李尋歡向心樹大師辭行。他已是少林寺常客,去來自由,心樹大師也不以為意,當下送到山門,正要分手,便見一個小和尚氣喘籲籲跑到跟前,道:“李施主,師叔祖,方丈大師有請。”
心湖大師不喜俗禮,基本除了寺中要務就不再見人。是以李尋歡來少林極少請見。心樹大師問:“方丈可說何事?”
小和尚喘氣不已,道:“方丈大師今早來了幾位客人,說是李施主的故友,方丈大師請李施主回去。”
李尋歡笑道:“叨擾數月,原也該向方丈大師辭行。是李某失禮了。”
兩人剛進方丈禪院,就聽見有個聲音笑道:“怎麼,少林寺方丈隻認得沈浪是好朋友,就不把在下放在眼裏了麼?”聲音清朗悅耳,宛轉悠長,顯見主人具有良好的修養,令人聞之欲醉,思之可親。
李尋歡不由放慢腳步思忖,他輕功雖不像飛刀那樣出名,但江湖中能聽到他腳步聲的,卻也不會超過五人。哪知禪房裏那人似乎有天眼通,笑道:“李探花到了,怎麼不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