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嚴厲的婆婆眉開眼笑:“哎喲, 你瞧瞧,自打咱們家媳婦兒跟二郎媳婦走的近了,咱們可沒少沾光啊,不過是幫忙劈竹子,竟還給了這麼多工錢呢。”
楊氏笑道:“娘, 這錢可不光這一回,以後每個月都有呢。”
“真的呀, 這麼好啊!來來,快坐,再吃點兒吃點兒。”從未有過的燦爛笑容出現在婆婆臉上,幾個小叔子小姑子看向楊氏的眼神也都和以前不一樣了。
王二嫂家離的遠些, 一進門就瞧見兩個孩子和年邁的婆婆圍坐在破舊的大木墩子旁邊。這是他們一家吃飯的桌子, 雖破舊些卻還算平坦,放上碗筷並不會滑落下去。
兩個孩子眼巴巴地盯著碗裏的稀粥,餓的直咽唾沫卻還是守著規矩,等娘親回來一起吃飯。
王二嫂眼圈一紅, 滾落兩顆淚珠。兩個孩子看到了她的身影, 便雙雙跑了過來,一人拉著她一隻手往回走:“娘呀, 您終於回來啦。快吃飯吧,奶奶今天熬的蕎麥粥,裏麵還有青菜和豆腐呢,肯定特別好吃。”
孩子們小,沒有發現什麼,而王奶奶發現了端倪,詫異問道:“你咋哭了?是不是裏正媳婦欺負你了?要是受氣就別去了,掙不了幾個錢,別把自己憋屈壞了。”
婆婆真心實意的關心自己,王二嫂很是感動,抬手揉揉眼睛笑道:“娘,您想到哪兒去了?裏正媳婦可不是那樣的人,我是高興,今兒太高興了,這才沒出息的掉下了眼淚。裏正媳婦給我們發工錢了,我得了一百多文。娘您看,一大把銅錢呢。”
“哎喲,這麼多呀,這得給孩子買多少衣裳,買多少吃的呀。”王奶奶十分驚喜。
“是呀,誰說不是呢。咱們家一向省吃儉用,這些錢夠一年的開銷了。而且裏正媳婦說了,我們還有兩三個月的活兒可幹,這樣咱們明年也不愁吃喝了呀。隻不過,地裏的活兒我就沒空幹了,得辛苦您老人家。”
王奶奶連連擺手:“瞧你說的,辛苦啥呀,家裏統共就一畝地,我老婆子一個人足夠了。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就讓兩個娃子幫我去拔拔草也行啊。收稻穀的時候也就那麼一兩天,我找鄰居給幫幫忙。”
兩個孩子已經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王二嫂愛憐地摸摸他們的頭,笑道:“那倒不用,裏正家裏好幾十畝地,人家比咱們忙,到雙搶的時節肯定要放幾天假的。”
“好好好,太好了!媳婦呀,你就是心眼兒好,好人終究有好報的。我年年拜觀音菩薩,雖說菩薩沒給咱家啥東西,可現在裏正媳婦給咱了呀。也許這就是菩薩的心意呢,安排了一個好人來幫咱。”
“是啊,娘。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咱們本本分分的做人,終究能過上好日子的。”
王家人高高興興地吃上了飯,而此刻的魯曉月家中卻犯了愁。
小月娘瞧著那一串銅錢高興的想笑,卻又歎了口氣:“可惜呀,你是魯家的閨女,不是媳婦。你這個年歲也該相親了,咱們村裏九成人家都姓魯,咱們本家是不能成親的。本想把你嫁到外村去,可是你若嫁走了,上哪兒去找這麼好的掙錢差事。如果留在咱們村兒,就隻能從那兩個外姓的小夥子裏頭選,可那倆人都不怎麼樣呀。”
魯小月深深的埋著頭,村裏頭兩個外姓的小夥子她都認識。一個愛喝酒,每天爛醉。一個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確都不是好人選。可若嫁到外村去了,這份做傘的好差事就沒了。
“娘,這樣吧,反正我現在年歲也不大,眼下有這麼好的活兒,我就先幹著,不要給我相親呢。也許明年或後年二嫂就不想做傘了呢,到那個時候我再出嫁也不晚。”